陜西省大荔縣
發佈時間: 2015-12-22 10:08:45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三、大荔建設美麗鄉村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經驗借鑒
大荔縣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真正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融合發展、農民就地城鎮化的新路子,為農業縣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積累了經驗與借鑒。
(一)以尊重地方特色為原則,推動生態經濟齊發展
如何處理好鄉村人居建設與文化保護的關係,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關注點。為了把特色文化留下來,大荔縣在鄉村環境整治、巷道硬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中不搞大拆大建,盡最大努力保持鄉村原來的建築和空間佈局,極力保護好當地的村落文化特色。在統一風格的前提下,結合歷史文化背景、農業現代化現狀和巷道建築現狀,結合每戶民居特徵適當變化。將50個農村澇池改建為村中的景觀湖,把鄉村空地改建成景觀各異的園林,把村裏的院子外墻改為文化墻。村牌按照現代化的標識系統來建設,村子的歷史文化、産業結構、名人故事一目了然。鄉村環境美了,鄉村旅遊興了,形成了以農促旅、以旅帶農、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觀光農業、休閒農業、景區農業的新路徑。
大荔縣在鄉村環境整治中,既保留了傳統特色,又節省了建設資金,將鄉村打造成農業休閒旅遊景點,走出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齊頭並進的路子。為農村怎樣治理環境、怎樣融合建設與保護的關係、怎樣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二)以農村産業融合為基礎,提高農民本地就業收入
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更是提高農業比較效益,提高農民在土地上創業致富的有效方式,為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開闢了光明前景。當“第六産業”對大多數人來説還是一個陌生概念時,大荔縣就已開始了“三産融合”的實踐探索。“農業、光伏、旅遊和科教”四位一體、“漁業、光伏、旅遊”三位一體等農業科技展覽休閒旅遊。像發展工業一樣發展農業的工廠化農業,農業科研、科技成果示範實現了“農、工、科”的再度融合。農村面貌脫胎換骨的“美麗建設”使大荔的“城鄉融合”呈現現代鄉村特色。如今的大荔,縣城像景區、農村似花園,鄉村遊、休閒觀光遊蓬勃興起,大荔成為了大城市人“週末的家”。
“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視察期間對陜西追趕超越的新要求之一。中央明確要求“要把産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産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我省現代農業的領頭羊大荔縣將原本脆弱單純的農業,經過深加工、流通、休閒服務業等相互融合,變成“第六産業”,這一探索值得各農業縣借鑒。
(三)以群眾幸福感提升為歸宿,夯實基本公共服務
作為民生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要讓農村人過上與城裏人一樣的生活,根本就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縮小城鄉差距,就需要把各種要素向農村傾斜,補足農村發展的短板,徹底解決農村道路、排水、亮化、綠化,上學、看病就醫、休閒、養老等基本問題。大荔縣在整治環境的同時,全力做好基礎設施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務提升,實施農村基礎設施提升三年規劃。通過持續加大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和養老、醫療、社保、文化、農技等服務體系建設,農民群眾出行、就醫、上學、養老等難題均得到有力解決,同時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農民群眾市民化程度不斷提升。最美庭院展現了家庭的精神面貌,優美的環境、愜意的生活,農民的幸福指數自然提高。大荔縣外出打工的農民數量明顯減少。建設美麗鄉村已經成為一種精神深入到大荔人民的心裏,美麗鄉村不僅僅是美麗了村子和道路,更是美麗了千家萬戶百姓的生活和心靈。
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在於讓農村群眾不離開家園,享受到和城裏人一樣的生活。大荔的實踐表明,以農村群眾幸福感提升為歸宿,夯實基本公共服務,就會激活農村全面發展的內在活力,變農業資源為農業資本,使農民不離開自己的故土,生活在清新的自然風光中,享受著城市的現代文明,做到安居樂業、生活富足、人居優美。
(四)以群眾利益至上為理念,激活群眾參與動力
如何激發農民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直接關係到建設的成效和可持續性。大荔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群眾利益至上,以“民需民思之想,做惠民利民之事”,從市民化角度切實研究和解決農民群眾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在規劃編制中,全面把握農民的主要訴求,對農村環衛設施建設、鄉村道路改造、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遊等方面主動徵求群眾意見,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對於涉及宅基地、承包經營權等切身利益問題,強化民主議事程式,切實保障農民利益。在拆除臨街臨巷道的違章建築中,得到群眾的一致擁護,部分群眾寧可自己損失,也要支援統一規劃建設。在美麗鄉村中受益的村民,紛紛為鄉村建設捐款捐物。有的自己捐錢推動村裏綠化亮化建設,有的在整修村中道路時,把自家基建用的磚和沙石貢獻出來,有的甚至主動讓出自己的老莊基,為村上修建了廣場。在環境衛生可持續方面,除政府承擔基礎設施外,村民也自覺繳納垃圾清理費和衛生費。形成了美麗鄉村人人參與、人人建設的生動景象。
美麗鄉村的主體是群眾,農民是鄉村歷史的創造者,是美麗鄉村的主人。建設美麗鄉村,必須以群眾利益為根本,激活廣大群眾的參與,形成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的建設模式。大荔的實踐表明,只要以群眾利益至上為理念,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幹群眾盼望的事情,不但能得到大家的支援,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更是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群眾的主人公精神、集體感、榮譽感都煥發出來了。一旦群眾的主體精神被激發,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會得到巨大的釋放,群眾工作也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以幹群互動共建為載體,鞏固黨的基層政權
構建良好幹群關係,提高政府公信力,不僅有利於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更有利於鞏固黨的基層政權。大荔縣將幹群互動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載體,採用全縣幹部立體式的包連線制,縣級領導包鎮、部門包聯示範村,包聯工作三年不變、一包到底、確保達標。包聯幹部要定期深入鎮、村開展幫扶工作,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加強對幹部包聯工作的考核,增加考核中的群眾滿意度權重。將美麗辦設在縣政府辦,通過印發手冊向全縣公開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聯繫方式、縣級包聯部門主要負責人聯繫方式、各鎮、示範村美麗鄉村建設負責人聯繫方式。群眾既可以直接提意見建議,也可以及時反映存在的問題,還可以隨時質詢情況。同時,加強村兩委會建設,發揮村支書、村主任在發展農村産業、帶領群眾致富、管理農村事務中的作用。
大荔縣通過包聯建設,推動幹部與群眾“面對面”直接交流,既推動了工作,又使幹部與群眾在良性互動中心靈相通了、感情更貼近了,幹部綜合素質得到提升,親民愛民作風得到錘鍊,服務群眾的能力得到檢驗。進一步提升了黨員幹部在群眾中的威信,塑造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大荔縣的經驗表明,只有在工作中加強與群眾互動,傾聽群眾呼聲,集中群眾智慧,才能在政治上代表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正確地處理好黨和人民群眾的關係,才能實現黨對人民群眾的正確領導。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