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
發佈時間: 2015-12-22 10:02:43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雲湖
宜興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滬寧杭幾何中心,是江蘇四個重點發展的三級Ⅰ類中心城市之一。全市總面積203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07.7萬,下轄13個鎮、5個街道、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環科園),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省級工業園區(陶瓷産業園區)。
宜興是經濟發達的新興中心城市。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234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無錫市平均水準。2015年,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列全國第六。宜興是山清水秀的生態宜居城市。境內“三山兩水五分田”,生態稟賦得天獨厚,擁有國家4A級景區8家,山在城中、城在水中的特色非常鮮明,自古就有“陽羨山水甲江南”的美譽,先後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生態示範區、國家生態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一大批國家級榮譽。宜興是文脈厚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7000多年的制陶史、2200多年的建縣史,孕育了宜興特殊的地域文化現象。陶瓷文化源遠流長、紫砂工藝獨步天下、名流大家代不絕書。宜興歷史上曾出了4位狀元、10位宰相、385位進士,現有國內外高級專家和教授8000余人,“兩院院士”25人,近現代涌現出徐悲鴻、吳冠中、周培源、蔣南翔、顧景舟、沙祖康、丁俊暉等一大批藝術、科學、文化、教育、外交、體育界的宜興籍傑出代表,被譽為“教授之鄉”、“書畫之鄉”。
近年來,宜興市一直致力於思考、探索和實踐一條經濟與生態、城鎮與鄉村、經濟與社會互促共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以“陶都美麗鄉村”創建為引領,新農村建設示範鎮村創建、幸福鎮村創建、村莊環境整治、農村連片整治等工作為抓手,創新理念,真抓實幹,呈現出農村面貌日新月異、人文魅力有力彰顯、農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的喜人局面。
一、宜興市美麗鄉村建設概況
自2008年創建“國家生態市”起,宜興市的美麗鄉村建設就已經開始起步,以規劃為“龍頭”,對全市13個鄉鎮、3300多個自然村科學定位、規劃。先後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全面小康示範市”、“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國家生態市”、“中國人居環境獎”、“2014年度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榮譽稱號。宜興已成功實現全國環境優美鎮全覆蓋。
2011年,在全省率先啟動“陶都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優化村莊佈局結構,著力改善村莊環境面貌,整合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拓展生態文明的建設空間和內涵,成為宜興展現“美麗中國”建設示範區形象的重要窗口。至2013年共創建成宜興市陶都美麗鄉村40個,創建成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10個,先進村23個。“陶都美麗鄉村”的經驗做法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進行交流。獨特的生態文明優勢更是使“美麗宜興”榮登《小康》雜誌發起的“2013年中國生態小康指數”多項指標榜首。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農辦主任陳錫文對宜興美麗鄉村建設成績和經驗給予了充分肯定。《新華日報》、《農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對宜興市美麗鄉村建設作了專題報道。張陽村和善卷村躋身“江蘇省最美鄉村”。洑西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白塔村被評為“中國特色村”、“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從2012年起,宜興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示範城市、打造全省最美麗鄉村”的目標,按照江蘇省委省政府和無錫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啟動實施了“村莊環境整治兩年行動計劃”。重點推進以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美化、治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亂堆亂放、亂搭亂建、河道溝塘等為主要內容的整治工作。通過全面發動、精心組織,高起點定位、高強度投入、高效率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兩年累計投入整治資金約15億元,完成3324個自然村的整治,創建成218個“三星級康居鄉村”,名列全省前茅。宜興連續3年被省政府評為省級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試點縣(市),2012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首批創建“省村莊環境整治工作示範縣(市)”。
2014年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在全市率先選定18個村試點打造“一村一品”文化。2015年,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文明鄉風沐農家——家園守護行動”,計劃通過3年的時間,使全市至少50%以上的村莊成為“一村(鎮)一品”鄉風文明特色村,形成主題鄉風品牌,既有鄉愁記憶,又有文脈傳承,既保留鄉土文化,又提升村民文明素質,探索形成美麗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宜興經驗”,努力把鄉村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的美麗花園、生活樂園和精神家園,讓宜興的農村讓城裏人更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