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昌邑市
發佈時間: 2015-12-22 09:42:45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小城新貌
昌邑市總面積1627.5平方公里,轄6處鎮、3處街道、690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58萬,是著名的“中國絲綢之鄉”、“華僑之鄉”和“中國溴•鹽之鄉”,被評為“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中國北方綠化苗木基地”、“中國紡織産業基地市”、“中國超纖産業基地”、“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中國最佳綠色生態旅遊城市”、“中國北方林木養生名城”、“全國糧食生産先進單位”、“全國林業資訊化示範市”、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市”。
近年來,昌邑市將美麗鄉村建設與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相結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濰坊市關於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工作的部署要求,堅持城鄉統籌、一體發展、多措並舉、改革創新,以紮實做好農村“五化”工程為主線,以農村社區建設為載體,加快推動“鄉村文明行動”向高質提升、向縱深拓展,用生態文明托起“美麗鄉村”。同時,加快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全市農村環境面貌不斷改善,農民群眾生活品質明顯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得到了良好開展,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先後被評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市”和“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典範縣”。
環衛車輛
側裝式垃圾收集車統一收集、清運
昌邑市率先探索出城鄉環衛一體化的成功經驗,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域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一舉破解了“垃圾圍村”的難題,農村環衛託管率多年保持在100%。為有效地解決農村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自2008年,昌邑市大膽探索創新,全面深化改革,按照産業生態高效、環境優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目標,堅持城鄉統籌、一體發展、市場運作,加快推進城鄉環衛機制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有效緩解了農村“垃圾圍村”問題,打造了“昌邑模式”,創出了全國經驗。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被國家住建部列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典型案例,在全國進行推廣。昌邑市起草制定的521項環衛服務標準通過國家標準委驗收,是濰坊市首批通過驗收的國家級服務業試點項目。一是立足實際,大膽創新,建立“統一收集、統一清運、集中處理”垃圾收運模式。與鎮街、村(社區)簽訂託管協議,實行“一桿到底”管理,環衛局成立城鄉一體化辦公室,專門負責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的開展;在各鎮街區設立10處環衛所,建設了10處轉机站,配備環衛專業人員及專業機械、車輛,全面負責所轄鎮街駐地及託管村的環衛保潔和垃圾清運、壓縮轉机;按照每100戶村民設一名保潔員負責村內生活垃圾收集、道路保潔;按每15—20戶村民設置一個垃圾桶的標準,在全市農村設置垃圾桶1萬多個,對生活垃圾實行封閉式收集。通過一桿到底的管理模式,有效解決了傳統管理模式鏈條長、枝節多、重突擊、重復作業以及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弊端,真正實現了“垃圾收集運輸全封閉、日産日清不落地”目標,改善了村容村貌。二是按照“誰産生、誰付費”的原則,建立起市、鎮、村分級投入機制,在大型環衛設施設備由市鎮兩級政府投入的基礎上,農村日常保潔、垃圾收集清運、資源化利用費用納入市財政統籌,市級承擔40%、鎮級承擔20%(含農村五保家庭、低保家庭及殘疾人、70歲以上老年人環衛託管費及村級垃圾桶購置費的20%部分),村級通過村集體出資、“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按每年60元標準籌集)等形式承擔40%,分級負擔的籌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為城鄉環衛一體化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長效資金保障。三是2010年7月成立康潔環衛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註冊成立昌邑康潔環衛集團),以“昌邑模式”為依託,拓展環衛市場,不斷延伸環衛産業發展鏈條。憑藉先進的保潔模式、高標準的保潔品質及雄厚的科技裝備,通過對各地政府(環衛主管部門)招標採購項目進行競爭投標或是自主談判等形式,相繼成功接管河北、安徽、江蘇、浙江、湖北等9個省份、50余個市(縣區),成立了200余處城鄉環衛一體化託管項目部,託管合同額近20億元,年營業額突破4億元,創造了“昌邑速度”。並於近期成功走出國門,與巴基斯坦達到了卡拉奇市環衛託管意向,託管協議方案期限為20年,合同額達1.6億美元,成為目前唯一走出國門的中國環衛企業,開啟了環衛産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先河,在全國率先走出了一條市場化發展新路子,真正實現了事企分離、管幹分開,真正將環衛“小事業”做成了“大産業”。四是建立智慧環衛管理平臺,提升了環衛管理水準及工作效率。依託物聯網技術與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創新環衛監督考核管理方式,建設了智慧環衛管理平臺,真正實現了日常考核辦公“網路化”、垃圾清運“數字化”、機械作業“資訊化”、車輛管理監督“即時化”、日常辦公“網路化”、考核監管“可視化”、應急迎查“快捷化”的目標, 提高了環衛工作效率和為民服務水準,樹立了昌邑環衛形象。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