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吉林省四平市:美麗鄉村建設

發佈時間: 2015-12-18 16:27:55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三、産業築基、文化塑魂,美麗鄉村形神兼備

新農村建設既要有形、有貌,更要有本、有魂。一是向産業要支撐。全市257戶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參與一村一企聯建幫扶活動,推進所駐村屯基礎設施建設,輻射帶動32萬農戶發展。二是向環境要發展。堅持經營村莊的理念,借助農村山水資源、田園風光和鄉土文化,拓展農業功能,發展休閒旅遊、綠色體驗農業。全市發展休閒農業園區5個,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不斷拓寬。三是向文化要提升。我們堅持開展安居樂業“十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和乾淨人家評選活動,全市打造美麗庭院1萬個,乾淨人家3萬戶。鐵西區平西鄉團山子村堅持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全村獲得八星以上的農戶達到93%,其中十顆星戶佔比34%,成為遠近聞名的文明村、整潔村。伊通縣營城子鎮四間村、雙遼市雙山鎮玉尺村廣泛發動農民制定村規民約,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突擊整治、應付檢查,前清後亂、過期反彈的狀況。鐵東區葉赫滿族自治鎮營盤村採取自報公議方式開展“乾淨人家”評選活動,誰家最乾淨,就在誰家門前挂上印有“乾淨人家”標誌的大紅燈籠。在村民心裏,大紅燈籠代表著好的門風、家風,為兒子娶媳婦都容易。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面子是農民道義中的臉皮,有針對性地開展載體活動,很容易形成農村社會的契約,這也是形成農村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的最佳選擇。

鐵西區西八大村農民豐富的文化生活

圖説:鐵西區西八大村農民豐富的文化生活

四、攻堅克難、機制倒逼,將責任壓力層層傳遞

堅持引導、激勵、整合、監督多管齊下,推動農村環境整治規範化、長效化。一是政策引導機制。把新農村建設作為重中之重,讓中央和省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地生根。制定相關辦法,對環境建設、産業發展等予以政策傾斜,財政建後獎補。二是綜合考評機制。將新農村建設納入績效考評體系,考評結果與幹部任用掛鉤、與財政專項資金掛鉤。年終由市主要領導牽頭,帶領縣(市)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赴各地拉練式巡查,背對背打分,當場通報,讓考評擲地有聲、令人信服。三是督查問責機制。組成聯合督查組,每月進行明察暗訪,發現問題當場下達整改通知。對臟亂差的鎮、村挂“黑牌”,主要領導在電視公開表態,對工作不力、群眾反響強烈的進行組織處理。四是資金投入機制。加大財政投入,近幾年,市縣兩級財政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資金達2.6億元,今年市本級財政拿出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2350萬元,帶動縣(市、區)財政投入4806萬元;今年,四平市本級財政投入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4000萬元,雙遼市增加到2000萬元,梨樹縣、伊通縣、鐵西區各投入2000萬元,鐵東區投入1000萬元,市縣兩級財政專項投入達到1.3億元,帶動鄉村兩級投入5.1億元。五是民主管理機制。採取市裏補、區裏拿、農民自主繳一點的辦法建立村屯常年保潔隊伍,建立村規民約,實行“門前三包”,確保環境整治長效不衰。

鐵東區哈福村乾淨人家評選

圖説:鐵東區哈福村乾淨人家評選

立足資源優勢 打造支柱産業 農業産業化統領四平農村經濟發展

近年來,四平市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把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壯大農産品加工業作為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準的戰略舉措,擺上重要位置,創新工作思路,強化組織領導著力培育龍頭企業集群,推進農業農村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圖説:金士百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一、以農産品加工業為龍頭,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推動農村經濟走鏈狀發展道路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延伸糧食、畜牧、特産品産業鏈條,促進農産品加工轉化增值,加快農産品資源優勢向農村經濟發展優勢轉變。通過農産品加工利益聯結,農田和圈舍轉化為農産品加工企業的第一原料車間,農民按照市場利益導向發展生産的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千家萬戶的小生産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對接難題得已有效破解,農業生産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專業化水準不斷提高,農産品加工帶動初級農産品價格逐年走高,使農民獲得了加工環節的平均利潤,農産品加工企業為地方政府提供的財政性收入持續提高,産加銷緊密銜接,貿工農融合發展,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地方財力增強,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走上了以農業産業化經營為引領的鏈狀發展軌道。幾年來,四平市圍繞豐富的農産品資源,延伸農業産業鏈條,已經形成了以糧食、畜禽、特産品加工三大産業,搭建起玉米、大豆、水稻、生豬、肉禽、花生、中草藥、鹿産品等十條産業加工鏈條,支撐起全市農村經濟發展的龍型構架。2014年,全市糧食實際加工轉化量達到500萬噸,肉蛋奶産量分別達到80.6萬噸、34.4萬噸、11萬噸。農産品加工業産值實現476億元,約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值的近三分之一,農産品加工業與裝備製造、能源並列全市工業三大支柱産業。

圖説:吉雲鹿業産品展示廳

二、以園區建設為重點,推動企業集群發展,夯實農産品加工業發展基礎

堅持把調整産業佈局、加快集群集聚、促進産業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培育優勢企業,作為提升農産品加工業發展品質的一件大事來抓,以大園區承載大産業,在成功創建公主嶺國家農産品加工創業基地、伊通國家農産品加工示範基地和梨樹、雙遼省級農産品加工示範基地“四大基地”基礎上,收攏五指打造“核心園”,激發集群集聚效應。農副産品深加工産業園形成以中糧生化、黃龍食品、國能發電、吉林眾品、新天龍酒業等公司為龍頭的農副産品加工産業集群,年加工玉米220萬噸,年生産澱粉100萬噸、澱粉糖30萬噸、酒精30萬噸、麩質飼料10萬噸,年屠宰生豬120萬頭,發電年消耗玉米秸稈45萬噸;畜産品加工園區以梨樹縣紅嘴農高、吉林曙光、達鑫禽業、斯麥爾食品等企業為核心,以牧業小區、畜禽專業基地為依託,形成相互銜接、協調發展的牧業産業化發展模式,年屠宰生豬120萬頭、肉雞5000萬隻;鹿業加工特色園區以伊通縣吉雲鹿業、宇田鹿業等18戶企業為龍頭,初步形成了養殖鏈、加工鏈、研發鏈、物流鏈四條完整的迴圈産業鏈條,主要生産鹿茸素、鹿角盤膠囊、鹿胎素等七個系列150多個産品,吉雲鹿業鹿茸素産能佔全國鹿茸素産能一半以上。

圖説:吉雲鹿業梅花鹿養殖基地

三、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擴大産業增量,提升農産品加工業發展後勁

始終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發展農産品加工業的重中之重。在招商引資上,通過內引外連、上爭下促等方式,廣開項目源頭,圍繞資源稟賦謀劃項目,圍繞園區特色包裝項目,圍繞優勢企業開發項目,圍繞存量資産深挖項目,突出特色産業和優勢資源,搶抓産業轉移的機遇,找準産業對接點,強化駐點招商、專班招商、協作招商、以商招商和園區招商,加強商會、協會和會展招商,全力謀劃農産品加工業建設項目。在項目建設上,全市上下一盤棋,謀劃項目促開工、開工項目促建設、建設項目促投産、投産項目促達效,農産品加工業大項目、好項目遍地開花,農産品加工業發展後勁強勁。宏寶萊18萬噸花生露、天成玉米60萬噸玉米加工、中糧生化60萬噸玉米加工、紅嘴農高120萬頭生豬屠宰、吉林曙光2000萬隻肉雞加工等一大批立縣富民項目已建成投産;中糧生化10萬噸果葡糖、吉雲鹿業深度産業化、高金食品年産1萬噸高低溫熟食、博來德30萬噸大豆油加工、富邦集團900萬隻肉鴨精深加工、雙佳食品5000噸速凍花生果冷鏈物流等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

圖説:吉林曙光肉雞屠宰線

四、以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為驅動,轉變發展方式,提升農産品加工業競爭實力

把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作為提升農産品加工業品質效益的重要舉措,大力培育名品名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農産品加工業由物質要素投入拉動型向科技、品牌和物質要素投入協同帶動型轉變。圍繞中糧生化、天成玉米、黃龍食品、現代天豐等糧食加工企業,延伸産業鏈條,打造東北澱粉糖糖都,推進糧食加工向高端化邁進;圍繞紅嘴農高、高金食品、斯麥爾食品、吉林曙光等畜禽加工企業,發展協作配套,打造肉製品精品基地,推進畜禽加工業向整合化邁進;圍繞天元潤土、雙佳食品、遼河農産品等特産品加工企業,突出生態安全,打造雜糧品牌基地,推進特産品加工向優質綠色品牌化方向邁進。鼓勵農産品加工企業創建名品名牌,目前,全市已創建“吉雲神鹿”、“上流域”、“斯麥爾”等54個吉林省著名商標、“新天龍”、“宏寶萊”、“一正”、“金士百”、“吉春”等5個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圖説:天元潤土産品展示廳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