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依託特色優勢産業 打造現代農業名城
發佈時間: 2015-12-15 16:12:48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中寧縣位於“中國十大新天府”之一的寧夏平原南端,地處黃河兩岸,距首府銀川市140公里,是世界枸杞的發源地和正宗原産地,1995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枸杞之鄉,現轄6鎮5鄉1個管委會,118個行政村,12個社區居委會,8個農林漁場,總面積達4226.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64萬畝,現有人口32.8萬,其中農業人口22.6萬。中寧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區位優勢明顯,3條鐵路、5條高速公路、3條國省道穿境而過,是貫通西北的重要“旱碼頭”和人流、物流、資訊流集散地;得黃河自流灌灌之利,縣內盛産枸杞、紅棗、蘋果、硒砂瓜等特色農産品,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先後榮獲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縣(市)、中國綠色名縣、國家枸杞産業示範基地縣、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全國最佳産業轉移示範縣、中國可持續發展品牌縣、西部百強縣等殊榮,是黃河金岸上一塊獨具特色的宜居、宜業、宜商、宜遊寶地。
圖説:枸杞芽茶
近來年,中寧縣不斷深化對縣情認識,立足獨有的枸杞特色品牌優勢,確定了以枸杞産業為主導産業,以生豬、紅棗、硒砂瓜為特色優勢産業的“一主三特”特色産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走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特色産業發展路子,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縣域支柱産業。
一、“一主三特”獨具優勢,特色鮮明
(一)枸杞産業創歷史最好新業績。全縣枸杞種植面積達12.4萬畝,佔全區枸杞總面積的15%,預計今年乾果總産量達2.7萬噸,乾果産值達6.7億元。2001年“中寧枸杞”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註冊為證明商標,2009年被批准為“中國馳名商標”,被評為“全國最具影響力地理標誌”,2011年獲得“消費者最喜愛的100個中國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2012年其品牌身價從2009的29.63億元飆升至32.86億元人民幣,2013年中寧縣因 “中寧枸杞”的品牌影響力和特色産業帶動力榮膺第二屆中國最具海外影響力市縣。中寧縣還獲得“國家枸杞産業示範基地”“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縣”等多項殊榮。2014年中寧縣“中國枸杞之鄉”稱號獲中國經濟林協會重新命名。中寧枸杞在盛名之下不斷突破創新,打破了一家一戶落後分散的種植模式,建立了8大基地,實施了“六大片區”升級行動計劃,引來了多家科研院所的參與和支援,也吸引了區內外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在科技攻關、品質效益、品牌效應、文化生態及電子商務、冬吃鮮果等領域填補了多項空白,開啟了中寧枸杞産業發展歷史新紀元,實現了枸杞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現代化經營、國際化銷售的目標,使枸杞産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
圖説:剛剛採摘的鮮枸杞
(二)生豬産業邁上農民增收新臺階。中寧縣是全區生豬養殖大縣,也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縣外銷畜産品以生豬及其産品為主,每年出欄生豬30萬餘頭,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成功註冊了“杞生源”生物環保豬鮮肉商標,産品實行“統一配送、統一包裝、統一價格”銷售;建成了6個生豬購銷中心,全縣生豬銷售人員達到1500余名,連接了13000戶生豬飼養戶。生豬銷售到全國17個省市和地區,是繼枸杞産業之後,農民增收的又一支柱産業。
圖説:枸杞深加工生産線
(三)硒砂瓜産業走出扶貧攻堅新路子。硒砂瓜作為繼枸杞産業之後又一紅色産業,多年來,受資金缺乏、技術等原因,産業規模小、群眾受益少。中寧縣面對現實,轉變調整思維,把硒砂瓜産業確定為中部乾旱帶農民脫貧致富的“拔窮根”産業,按照“面向大市場、建設大基地、形成大産業”思路,實現了硒砂瓜産業的跨越式發展,面積迅速擴張到40萬畝,每年種植面積在35萬畝以上,總産量達50.2萬噸,産值達5.6億元以上,産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等22個城市,“石頭縫里長出的西瓜”已被眾多城市市民熟知並深受他們的喜愛。依靠不斷增強的硒砂瓜市場競爭力,中寧縣硒砂瓜每年都實現豐産俏銷,“十年九旱”的山區群眾依靠硒砂瓜産業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
(四)紅棗産業拓展山區群眾後續産業發展新思路。中寧是寧夏紅棗的原産地之一,紅棗栽培遍及11個鄉鎮、1個管委會,栽培歷史悠久。“中寧圓棗”原産地證明商標于2009年經國家工商總局註冊批准,全縣種植累計面積達19.6萬畝,産量達3400萬公斤,産值過億元。為填補硒砂瓜地後期地力下降不能種瓜的空白,中寧縣在硒砂瓜地推進棗瓜間作,節水滴灌,立體種植模式,實現了林下種植、林下養殖、肥水一體化、節水滴灌、無公害生産五位一體,以“三優一高”為目標,樹上採棗,林下養雞,林間種瓜。既為山區群眾後續産業發展找到了出路,也為貧瘠的中部乾旱帶改善生態環境找到了方向,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目標。
圖説:枸杞幹貨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