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水庫等水利工程社會公益性
發佈時間: 2015-05-06 10:48:25 | 來源: 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 | | 責任編輯: 君君
4.水力發電清潔能源與環境防污保護的一致具有社會公益性
4.1 水能資源利用是我國履行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重要保措施
水利水電專家張博庭在《科學時報》發表了“水能資源是我國履行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重要保障”分析了:溫室氣體要求要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我國資源稟賦決定替代化石能源的主力只能是水電制約以及水電開發的阻力。2009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鄭重的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繼續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他特別提出,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中國政府的這一莊嚴的承諾,將會極大的推進全球的溫室氣體減排進程,並立刻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揚。胡錦濤主席之所以敢於這樣向全世界莊嚴的承諾,就是因為我國還有著豐富的水電資源等待開發,水電將是我們履行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最重要保障。
4.2 水能資源是替代或減少化石能源的常規能源
水能是其他替代能源,因此“水變煤”,“水變油”,“水變氣”通過水庫大壩變成了現實。
水電站不消耗一立方水,也不排放一立方廢氣二氧化碳,更不排放污水和固體廢物。水電生産根本就沒有原材料的消耗問題,水電真正的材料消耗強度,僅僅體現在初期的基本建設上。一旦完成建設,就相當於不再需要消耗任何材料。水電的這種可再生能源的生産,是最典型的迴圈經濟特徵。
三峽水電站年發電量相當於每年減排二氧化碳氣體1億至1.2億噸,並減排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三峽水力發電廠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一期工程1820萬千瓦已建成投産),多年平均年發電量為900億千瓦時,這一能量相當於每年5000萬噸原煤的燃燒,也相當於2500萬噸原油的能量。
在近兩年石油價格飛漲的形勢下,全世界特別是發達國家都加強了對石油尋求替代能源的研究,途徑多樣,主要是太陽能、風力發電、氫能等。氫能當然有重大的發展前途,但在工業技術上付諸實踐還難以實現,其大規模應用也還在一定遙遠的階段以後;太陽能和風能我國在20世紀50~60年代也已努力研製實驗甚至生産應用,有相當業績,但是核心技術缺失,我國僅僅是能夠生産輔助産品只能處於“組裝”階段。即使大規模的開發,由於電網的負荷與運作安全受到影響,這是由於屬於間歇性能源,只有智慧電網的開發和建設才有可能更多的發展。
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煤電水電的5-10倍,一些地區風能發電價格高於煤電水電;作為二次能源的氫能,目前離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取的商業化目標還很遠;以大量消耗糧食和油料作物為代價的生物燃料開發,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糧食、肉類、食用油價格的上漲。從世界範圍看,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也只達到世界電力供應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今後40、60和100年左右耗盡。
太陽能和風能成本高,上網價格居高不下,太陽能電池又是需要消耗其他能源生産,還達不到清潔生産。
風能、太陽能因其隨機性、間歇性、不穩定性,除了給電網一定電量以外,實際上給電網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而水能具有最好的調節性,是多多益善,它的機組啟動、停機比火電機組還來的快,所以它是最優質的電能,不要光從數量上考慮,還要從電網的安全,從供電的穩定和電能的品質等方面來統籌考慮。水能在可再生能源中是挑大梁的,因為風能、光伏的發展至少在可預見的20年、30年內和水電相比還是一個零頭。
大容量電力儲存還是世界難題,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4.3 水電是最符合綠色GDP的産業之一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在中國科協第十一屆年會第八分會場“三峽工程社會生態環境效應研討會”上,發表該學會最近組織的“綠色水電能源特性”專項課題研究成果表明,水電是最符合綠色GDP的産業之一。
綠色GDP是指綠色生産總值,它是對GDP指標的一種調整,是扣除經濟活動中投入的環境成本後的國內生産總值。不僅應該包括環境污染和破壞造成的影響,也應該包括提供清潔能源和保護環境、改善生態以後增加的綠色效益。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推出的5大“綠色”標準,是一個可以參照的綠色評價標準:原材料消耗強度、能源消耗強度、水資源消耗強度、環境污染排放強度和社會勞動生産率等。如果用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提出的5大“綠色”標準來衡量,水電完全符合綠色性質。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水電生産完全符合綠色GDP標準。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