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發佈時間: 2014-09-29 15:33:15   |  來源: 聯盟中國   |   作者:曹洋   |  責任編輯: 曹洋

 

古苑龍沙公園

 

近年來,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市建設及環境保護工作,堅持把建設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改善生態人居作為貫穿全市經濟型社會發展的主線,“十一五”以來,全市生態市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並舉,特別是生態市、生態縣建設的典型示範作用,促進了科學發展觀的落實,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社會體系,讓齊齊哈爾市的生態建設爆發出了強勁活力,保持了“天藍水碧、生態良好”的獨特環境優勢。

生態理念:從第一要務到第一前提

如果説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生態文明的“硬實力”,那麼先進的制度體系就是生態文明的“軟實力”。齊齊哈爾在生態保護的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市人大、市政協多次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生態市建設進行視察,督辦生態市建設議案、提案的落實。《齊齊哈爾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齊齊哈爾市城市園林綠化條例》、《齊齊哈爾市水土保持條例》和《齊齊哈爾市歷史文化街區和建築保護條例》等生態市建設相關法規的頒布實施,標誌著齊齊哈爾生態市建設全面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在市委第十二屆四次全會上,市委書記韓冬炎明確指示:“做好生態保護、建設和發展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設生態強市。” 齊齊哈爾市始終秉承“環境就是財富、生態就是民生”理念,把綠色發展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在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還留下了一串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光輝足跡,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與生態文明互促共進、相得益彰的科學發展之路。

積極探索推行市場化運作方式,把環境作為資産來經營,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資、建設、管理和運營體系。完善了幹部考核體系。把綠色GDP指標作為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考核的重要指標,組織、監察、環保等部門加大污染減排、流域整治、生態保護等重點工作的檢查、考核、督導力度,不斷促進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整體改善。2014年,市對縣(區)目標考評第一次列入節能減排內容,並且作為扣分項目,給各級戴上了保護建設生態的“緊箍咒”。

生態措施:從規劃先行到環保優先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是防止走先污染後治理老路的保障。為使規劃經得起群眾和歷史的檢驗,2002年,齊齊哈爾市政府拿出560萬元用於修編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專項計劃,大手筆、大視野、大氣魄,高起點規劃生態市建設。

2005年5月25日,《齊齊哈爾市生態市建設規劃》經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批准。將生態市建設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01~2005年為啟動階段;第二階段2006~2015年為推進階段;第三階段2016~2018年為完善階段。力爭經過18年的努力,把齊齊哈爾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自然資源持續利用,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社會文明的生態經濟強市。

2010年又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了嫩江沿岸發展規劃、勞動湖水系改造南擴通江規劃、哈齊鐵路客運專線齊齊哈爾新站周邊地區規劃以及扎龍景區、尼爾基斯湖景區規劃的編制。這些規劃均已啟動實施,城區東南將建成一座新站、正南將崛起一座新城、西部將開通一條新河,嫩江西岸將建起一座新區,扎龍將建設成為5A級景區,尼爾基斯湖將建成國家大眾水上冰上運動基地。

生態人居:從居有其屋到自然和諧

生態人居是生態市建設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推進手段。齊齊哈爾市“做好生態保護、建設和發展”三篇大文章,加強建設生態強市。沿江沿湖,打造生態人居。2013年,齊齊哈爾市健全體系,打造精品,城鄉建設快速推進。全市城鄉建設總投資大167億元,投入量和工程量為歷年之最。新城重點建設項目31個,開工面積182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投資82億元,5個住宅項目部分竣工並回遷,高鐵南站、第一醫院南院一期、中匯城廣場一期全面開工,“二縱六橫”8條道路建成通車。開工建設棚改回遷房6078套,竣工回遷1.6萬戶;配套廉租房、公租房1684套;改造老舊散住宅樓518棟、405.2萬平方米。改造農村泥草(危)房4.25萬戶。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242萬平方米。10個省級百強試點小城鎮完成投資9.8億元,建設項目107個。城市管理“四級網路”基本實現全覆蓋,拆除違規牌匾廣告4393塊、違章建築2065處。物業屬地化管理全面落實。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同時,優化住房結構,建立保障房、商品房互為補充的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滿足了不同群體的住房需求。目前,齊齊哈爾已經建成和平廣場、國際會展中心、尼爾基水利樞紐總部、體育運動中心和市圖書館。西園安居、興海花園等居民小區臨江而建,昔日僻靜的嫩江沿岸成為市民嚮往的生活樂園。在勞動湖沿岸,建起了王仔花苑、錦湖名苑、鑫海家園、觀湖國際等一批高檔樓盤,建設了齊齊哈爾大學、齊齊哈爾醫學院等高校新區。

2013年,齊齊哈爾市堅持拆違建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通過財政投入、企事業單位捐助、全民義務植樹等辦法,共投資6億元,在中心城區新建綠地公園和遊園39個,新增綠地1769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城市綠地率、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0%、39.3%和10平方米,比2000年分別增加16.7、16.7個百分點和6.8平方米,部分指標已達到或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標準。

生態産業:從“兩高一資”到綠色經濟

生態産業是生態市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生態市建設過程的必然選擇。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發展生態産業,培育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的産業結構,作為優化增長方式的有效載體,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和諧雙贏。

環境準入是建設生態市的第一道關口。市委、市政府通過打造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項目集群,帶動周邊企業轉型升級。在項目引進上時刻關注生態性,要求環保部門把好環境準入關,堅決淘汰落後産能和“兩高一資”企業,把總量削減指標作為建設項目環保審批的前置條件,新增污染物排放決不允許突破總量控制指標,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在招商引資中,明確規定有污染的項目再大也不要。“十一五”以來,市本級共審批建設項目952個,對不符合産業政策及選址不合理的建設項目堅決予以否決。

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齊齊哈爾市工業結構偏重,老國企較多,污水管網、供熱管網老化嚴重,同時地處嚴寒地區,供暖時間長,嚴重制約了節能減排。為此,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激勵約束機制和節能減排技術支援與資訊服務體系,設立了技能專項資金,採取多項措施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在推進産業低碳化上,取締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五個企業,企業技術升級改造有序進行,開工了一大批工業污染治理項目。在建築綠色化方面,齊齊哈爾市節能建築比例、集中供暖能耗強度指標,“禁實”和墻改均在全國、全省位於先進行列。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上,先後引進了新能源汽車、生物質發電、風電等一大批項目。在交通清潔化方面,公交車、計程車、航運等使用天然氣比例逐年上升。

在農業方面,充分發揮自然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全市綠色食品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250萬畝,比2005年增加了673.8萬畝。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四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認證數量達到11大系列、1538個産品,綠色食品面積比重達40%。在生態産業方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重點開發了一批代表我市特色,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旅遊産品,興十四村、哈拉新村等十個單位先後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和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