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淮:城市化進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

發佈時間: 2014-09-28 11:12:39   |  來源: 聯盟中國   |   作者:曹洋   |  責任編輯: 曹洋

 

中國城鄉經濟建設研究所所長—陳淮

 

陳淮:各位專家、領導、女士們、先生們、各位來賓、媒體界的朋友,首先祝賀今天齊聚一堂受到表彰的各個城市,他們所做巨大的努力是為我們國家、社會、歷史、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

在過去十年我們的環境問題變得日益突出,但是我們也得看到在過去十年我們中國在環境治理保護上所實現的巨大進步,無論是在技術上、規劃上,各種社會機構的建立上,明顯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最近也得承認,很長一段時間來,在公共輿論空間比較多的充斥著一種對城市化、城鎮化的負面評論,就象我們今天遇到的資源環境問題就是因為文明帶來的。好象我們毛主席那個時代,農民工回家多低碳,也沒有就業問題,沒有春運問題,沒有各種各樣的社會尖銳矛盾。其實不然,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計劃和文明的發展都和環境的進一步的對抗連在一塊。馬克思主義講的就是一個辯證法,每一個矛盾的尖銳和對立都體現了技術的解決辦法,農耕文明也是對環境的極大破壞。

工業文明也是一樣,人類有兩次從猿到人的計劃,我們從初中就學過,人學會了自覺的製造和使用勞動工具,人類就從自然種群脫穎而出,成為了現代社會的一些人。人們又學會了製造和利用系統的工具,也就是機器和機器體系,我們就進入了工業文明。工業文明極大的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福利。大家今天有電燈,多媒體,空調,開私家車,住好房子,穿漂亮衣服都和人類的機器體系的征服和利用密切連在一起。工業化和城市化和城鎮化也給我們帶來四個尖銳的矛盾,和我們的主題密切相關,由於人類支配自然的能力不斷的增強,就帶來了人類和有限的資源和環境的尖銳對抗和矛盾。

馬克思寫資本論的時候,他説地下的礦是挖不完的,人們之所以資源有限是資本積累不夠,只要攢夠了錢可以挖更多的礦,後來人們證明所有自然資源都是有限的,包括空氣和水。環境和資源我們今天密切感受到了。

第二、城市化與工業化帶來的社會利益結構翻天覆地的重組和變化,比如説農民工向城市的集中,環境保護與經濟發達地區尖銳和矛盾,上游和下游之間的關係。社會整個共同約定從原來的農耕文明到我們紅綠燈,簽勞動合同,遵守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有社會的法律約束,共同行為規範,這樣的巨大變革過程也有各種各樣的新的矛盾重組。

第三、我們的城市化城鎮化帶來了全球範圍內的資源重構、重配。工業化200年的文明,實際上到了上世紀末的時候,200年工業文明全世界只有7億多人的發達國家享受了這些成果。以中國為例,我們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了家電之説,92年才有了沈大第一條高速路,02年私家車才進入家庭。上個世紀末以來,所謂的經濟體國家,大家共同要進入一個工業化城鎮化的俱樂部,全世界這些資源不夠分了,自然就會引起全球各種各樣的利益矛盾衝突和對抗。

第四、資源有限,就帶來了人們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隨地吐痰,耗費資源與整體利益的尖銳矛盾,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尖銳矛盾。所有這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他和哪一部分人壞,一部分人打倒另一部分人絕不可能解決,解決要靠十八大提出提高我們社會治理的現代化能力和水準,靠不斷完善我們的社會共同約定。比如説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的依法治國,靠我們調度一切積極因素,全來社會老百姓的共同努力,而不是靠哪幾個官員的高瞻遠矚。靠我們發展科學技術,融入世界文明的大家庭來共同解決。


1   2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