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
發佈時間: 2014-09-18 11:02:11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二、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2009年以來,郴州市依託武廣高鐵,積極研究和應對高鐵帶來的系列影響,轉變思想觀念、創新發展思路、主動融入和對接高鐵經濟帶,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武廣高鐵開通運作4年多來,郴州各項經濟指標均大幅增長。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685.5億元,同比增長1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6.1億元,增長12.9%;財政總收入216.1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6.5億元,分別增長18.7%和22.4%;城鎮、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1634元、9692元,分別增長10.3%和13.1%。與高鐵開通前的2008年相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是2.3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2.1倍,財政總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是3.3倍和3.8倍,城鎮、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1.6倍和2.4倍。資興、桂陽、永興進入2012年度全省縣域經濟十強縣(市),北湖、宜章進入2012年度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區,永興入選全省首批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
圖説:水系綠化
(一)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思路。
郴州距長沙、廣州均為300多公里,處在兩個大城市的中間。武廣高鐵開通後,郴州北上長沙、南下廣州均只需1個多小時,高鐵時代帶來了郴州與長沙、廣州的“同城時代”。面對高鐵時代的來臨,我市提出把郴州建設成為“湖南最開放城市、湘粵贛省際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力爭把市中心城區建設成為100平方公里、100萬人口規模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圍繞這一目標,2009-2011年,我市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實施了“千億投資計劃”、“百億城建計劃”,開展了交通、城市、産業項目建設“三大會戰”,加快推進交通建設、城市建設和産業轉型發展,大力承接産業轉移,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城鄉面貌煥然一新。2012年,我市又立足前三年的大發展,提出了“大幹新三年,再創新輝煌”的總體要求,確立了“一化兩城三創四大”(“一化”即建設國際化現代化開放城市;“兩城”即建設湖南最開放城市、湘粵贛省際區域中心城市;“三創”即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四大”即開展交通大建設、産業大轉型、城市大提質、作風大整頓活動)的總體思路,提出力爭到2014年,提前完成“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實現生産總值、財政總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三個翻番”,力爭發展速度和水準、兩型社會建設、開放承接、人居環境“四個走在全省前面”,躋身和站穩全省發展第一方陣。實踐證明,這些思路和目標,順應了“高鐵經濟”發展的趨勢,促進了經濟社會的更快發展。2009-2013年,全市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4%,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財政總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9%和32%,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2%和16%。
圖説:公園遊園綠化
(二)積極承接轉移,加快開放崛起。
把改革開放、承接産業轉移作為對接和推進高鐵經濟的重要抓手。2009年爭取省委、省政府把郴州作為全省承接産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試點城市,並賦予34條先行先試政策;2011年10月,由我市牽頭申報的國家級湘南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獲批。為抓住這一系列重大機遇,2009-2011年實施了“3年建設標準廠房500萬平方米計劃”,2012年又啟動了承接産業轉移“四千工程”,即力爭用3年時間,建設標準廠房1000萬平方米、引進轉移型企業1000戶以上、實際利用外資1000億元以上、實現增加值1000億元以上。
一是強力推進標準廠房建設。把標準廠房建設作為加快承接産業轉移的突破口,2009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引導承接園區標準廠房建設。2009-2013年,累計建成標準廠房1358.3萬平方米,出租率95%以上。
二是健全完善開放平臺。突出承接園區建設,現已建成1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10個省級開發園區,新增省級工業集中區3個,“一縣一園”格局形成。海關、公路口岸、檢驗檢疫等開放平臺完備,郴州海關實行“屬地報關、口岸驗放”,開通“F通道”,3分鐘辦結通關手續;郴州出口加工區疊加保稅物流功能,郴州公路口岸開通國際快件;鐵路口岸開放,鐵海聯運開通,湖南至香港直通車運營,郴州邁入“無水港”城市行列。同時還建成了郴州國際會展中心,成為湘南唯一的承接産業轉移會展平臺。
三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持續開展産業招商、園區招商和以商招商,深化與央企對接合作。近年來,成功引進中國五礦、中化集團、中國建材、中化藍天、恒大集團、中國保利、華信有色、臺達電子、飛利浦公司等一批戰略投資者。2009-2013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3.9億美元、到位內資1143.4億元、加工貿易額55.9億美元,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2013年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到位內資310億元,分別增長33.3%和15.3%;外貿進出口總額34億美元,其中加工貿易26億美元,分別增長22.3%和36%。
四是加快建設全國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市。抓住湘南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獲批的機遇,大膽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全力創建全國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市。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承接産業轉移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實施意見》,提出了38條剛性較強的政策措施,是湘南三市乃至全省各市州較早出臺加快承接産業轉移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文件。
五是積極承接促轉型。2009-2013年累計承接産業轉移項目1700個,而且産業承接呈現由低端向高端、由粗放向“兩型”、由配套向總裝、由分廠向總部發展的良好態勢,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産業轉型明顯加快。如富士工業園總投資150億元,將承接家電和機械製造關聯企業80—100家,形成6平方公里的開發規模。臺達電子不斷增資擴股,二期工程建成後,將帶動引進60余家配套企業,在周邊形成近20家外包廠,提供就業崗位5萬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