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發佈時間: 2014-09-17 14:10:48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四)唱響綠色旋律,培育生態文化品牌。自2011年以來,在全市範圍內,連續開展了兩屆“綠色德州年度人物”評選活動,通過網上投票、組委會評審的形式,在全市有志於環保事業的各界人士中評選出了20位綠色德州年度人物和20位綠色德州年度人物提名獎,為全市樹立了綠色標桿,同時也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為弘揚生態文化,大力唱響綠色旋律,營造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良好氛圍,德州市于2011年7月份啟動了“德州生態文明之歌”、“德州環保人之歌”有獎徵集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回應。收到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等28個省市自治區210名音樂愛好者發送的246首原創參選作品。目前,幾首優秀歌曲已在全市範圍內得到傳唱。結合德州市的生態立市戰略,由德州市環保局、市農辦、市文明辦、市生態文明研促會聯合組織,在全市開展生態文明村鎮(社區)、生態文明機關、生態文明企業創建活動。通過積極開展生態文明的創建活動,建設城鄉文明環境,創造高效優質服務,促進經濟社會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依據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文化資源、自然景觀的空間佈局,對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比較集中的地區進行規劃設計,打造以“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和“田園牧歌”為特色的德州生態景觀文化。重點在文化旅遊項目建設中注入低碳、生態理念,在文化活動中體現生態特色。在城市中心加大以“水、綠、文化”為特色的景區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引導企業在形象策劃、産品開發、商標設計等方面充分體現生態理念,積極開發和推廣環保新産品,鼓勵産品以及包裝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實踐活動,文明城市創建、低碳出行、“低碳體驗”、“低碳生活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等系列活動蓬勃興起。結合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的籌辦,全市50多萬人參加了各種形式的節能、環保、低碳、生態主題活動。

(五)注重生態環保,倡導綠色消費模式。積極引導企業、單位、家庭及每個公民注重生態環保、厲行節約,共同創建綠色家園。全市各大企業已先後完成工業節水技改項目100個,年節水3000萬立方米。同時,107家企業配套建設了中水回用設施,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從試點前的54%提高到70.1%。廣大市民中,安裝節水型器具的家庭迅速增多,已達2.1萬戶,居民用水年節水率達20%。90%的社區制定了《低碳生活規範》。市縣兩級都實施了“再生水進城市”工程,再生水成為城市景區的主要用水。引導市民使用自行車等環保型交通工具,以減少廢氣、噪聲污染,市區80%以上的計程車和公交車都使用了天然氣,新能源客車正在成為德州市城市公交的發展方向。倡導生態旅遊,食用綠色食品,對生活垃圾進行分級分類處理,等等,已成為廣大德州市民自覺自願的生活方式。

促産業體系轉變 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堅持把産業生態化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核心和抓手,運用政策和經濟杠桿,限制“兩高一資”企業發展。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積極構建結構均衡、佈局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的現代産業體系。截止2013年底,德州市三次産業結構調整為11.1:52.9:36.0。

(一)農業由低效型向生態高效型轉變。推廣農業迴圈經濟模式,立足打造京津濟優質農産品供應基地,大力發展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的品質農業。一是農業迴圈經濟加快發展。大力發展了秸稈飼料、秸稈食用菌、秸稈還田、秸稈沼氣和秸稈加工業,全市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率達到92%以上。培植發展了一批以馨秋農業生態園“秸稈+沼氣+有機果蔬”為代表的高端生態農業示範基地,深入實施了生態農業與農村新能源示範縣建設項目,目前全市已建設秸稈生物反應堆項目1250畝,建設生態迴圈農業示範基地7700畝。全市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17.9萬戶,佔農村適宜戶數的23%。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20處,年發電量110萬千瓦時。二是農業標準化生産深入推進。先後編制《德州市優質小麥高産創建綜合配套技術》、《農業標準化生産標準》等農産品品質標準和生産技術規程60多項,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應用率達到100%,瓜菜、水果標準化率達到80%以上,主要農産品合格率98%以上。建立測土配方施肥萬畝示範區40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1300萬畝,節本增效5億多元。全市低毒高效農藥使用率達到90%以上,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達到390萬畝。新增“三品”認證産品53個,已發展無公害農産品172個、綠色食品138個、有機農産品121個,總數達431個,認證面積185萬畝,佔農産品生産總面積的20%。三是畜禽污染防治得到有效開展。大力開展品質畜牧業示範場(區)創建活動,計劃“十二五”期間每年提升和新建標準化示範場(區)各100處,規範建設標準化的糞污處理設施。

(二)工業由粗放型向生態集約型轉變。通過不斷優化産業結構,使工業經濟總量與生態環境容量相適應;通過推行先進技術和工藝,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通過迴圈示範企業和示範園區創建,形成生態環境和産業發展的良性互動。一是堅持疏堵並舉,大力優化項目結構。“十二五”以來,深入實施工業“雙輪驅動”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24.59 %,同比提高2.58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工業行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為29.74%,同比下降1.97%。二是堅持技術改造,大力推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目前,全市紡織、機械、化工、農産品加工四大傳統産業技改投資佔同期工業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達到68%,年均增長20%以上,使傳統産業基本擺脫了高耗低效生産模式。三是堅持超前謀劃,大力培植新興産業。2010年起,德州市財政每年籌集8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新能源和生物産業發展。全市五大新興産業産值年均增速達30%以上,新興産業産值佔全市工業總産值的24%以上,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30%。四是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發展迴圈經濟。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無害化”的生産要求,突出節能減排、清潔生産、資源綜合利用及示範園區建設四個重點。156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産審核,天衢工業園成為省級生態工業示範園試點單位,德棉集團被列為山東省清潔生産示範企業,華魯恒升化工公司獲得全國化工清潔文明工廠等稱號。

(三)服務業由傳統型向生態現代型轉變。大力實施“服務業拉動”戰略,整合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一是鞏固提升商貿餐飲業。相繼建成澳德樂、富豪、外海等總投資超過200多億元的十大骨幹項目,大商貿格局加速形成。二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抓住德州市被列為全省六大物流節點城市和五大物流核心區域城市的重大機遇,全力打造區域物流高地。蓋世物流園、東北城、京鐵物流園等一批大型物流項目相繼落戶,初步建立起高效、集約、低成本的現代物流體系。東北城投資總額達到260億元,項目建成後將成為輻射華北、華東、中原等地魯北最大的工農業生産資料現代物流中心,可吸納3萬多業戶入城經營,年可實現交易額1000億元,提供20萬人以上的就業崗位。三是著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大力提高生産性服務業在全市服務業中的比重,推進德州市服務業和整體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目前全市生産性服務業增加值約佔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的42%以上。

重生態抓環保 打造德州的碧水藍天

幾年來,德州市堅持把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不斷加大環保設施建設、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力度,城鄉環境承載力明顯提高。德州市環境保護局在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上,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

(一)環境治理成效突出。2012年7月,德州市實施生態美市戰略,召開了生態德州建設大會,提出了建設生態德州的任務目標。通過實施六大任務、五大工程,全面夯實生態美市基礎。目前,全市“十二五”階段減排目標已完成。新上項目環評率和“三同時”驗收率均達到98%以上。十二五以來投資10.5億元,在21家城鎮污水處理廠實施“新擴改”工程,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0.8萬噸,全市城鄉污水處理能力近百萬噸。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實現脫氮除磷,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城市污水管網覆蓋率平均達到90%,集中處理率達到92%,重點污染源達標率提高到90%以上。目前德州市已形成“點源—污水處理廠—濕地—河流斷面”為一體的“遞進式”治污模式,實現了從達標排放到“無害化、資源化、生態化”的根本性轉變。抓好大氣污染治理,建立應對空氣品質重污染的長效機制。制定了《關於實施“藍天工程”加強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意見》,全面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制定了全市淘汰“黃標車”工作方案,提高了外地車輛轉入門檻,兩年共杜絕1000余輛超國四機動車轉入。實施道路灑水清掃保潔,採取人機結合作業方式,使道路機掃率逐步提高為62%。完善大氣監測體系建設。在市主城區6個空氣自動監測站點安裝了PM2.5監測儀6套,能見度監測儀2套。PM2.5、能見度正式納入常規大氣監測體系,及時對外發佈監測數據。

(二)水生態建設成績顯著。一是構建最嚴格水管理體系,依法管水。出臺了《德州市實施<山東省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德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德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考核辦法》等文件規範,對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地下水管理、節約用水、水功能區監督管理等,做了明確規定。建立起了市、縣兩級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控制指標體系和考核體系,落實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二是構建水網工程體系,增強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五年來,全市水網工程完成投入101億元,是過去20年水利投入的總和,建成各類水利工程7.8萬處,初步形成了以“五橫六縱”為骨架,覆蓋全市、佈局合理的水網體系,實現了黃河水、長江水、地下水統一調度,城鄉統籌供水的新格局,為德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優良水環境保障。三是構建綜合水安全體系。近年來,德州市按照“興建平原水庫,置換地下水源,確保飲水安全”的思路,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入53.8億元,建成平原水庫13座、水廠18座,鋪設管網5.2萬公里,日供水能力達45.3萬立米,530萬城鄉居民喝上了“同源、同網、同質”的安全水,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93%,德州成為全國第一個整建制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地級市。四是構建和諧水景觀體系。全市共建成攔河閘156座、橡膠壩8個,河道蓄水能力達3億立方米,干支流河道常年保持有水,既改善了周邊環境,又涵養了地下水源。同時,大力加強水利風景區建設,成功創建夏津縣黃河故道1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齊河縣倪倫河、慶雲縣北海公園2個省級水利風景區,至此全市已有國家級水利風景區2處,省級水利風景區8處,“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帶初步形成。

(三)城鄉綠化大力開展。有效實施“綠地工程”,德州市利用三年四個植樹季節,全力開展了三年大綠化、大力推進了農田林網建設,市政府在每個植樹季投入2000萬元進行以獎代補,全部任務完成後,再拿出1000萬元對各縣市區及相關部門進行獎勵。目前,境內1.3萬公里的主要道路及3200公里的河流兩側全部建起了50—100米的綠色林帶。基本農田初步實現林網化,有林面積達449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1.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78%,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14.27平方米。現有森林年可吸收二氧化碳970多萬噸。同時,積極開展生態恢復和水土保持工作,完成投資1465.5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平方公里,年均增加蓄水保水量1301.36萬立方米,攔沙保土量73.92萬噸。

(四)低碳城市獨具特色。以提高群眾生活品質、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大力實施城區水體綜合整治工程。使城區水系“死水變活、活水變清”。德州中心城區建成明月湖、減河濕地、錦繡川、長河公園等以水為主題的城市景區6處,形成水脈相連、水系相通、水景密布的城市景觀。大力推進綠色建築行動,對城區內大型社區實行綠色建築設計標識星級化管理,對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築和保障性住房,單體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築,以及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全部執行綠色建築標準,開展了國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建設,落實太陽能光熱建築一體化應用項目125個,建築面積503萬平方米,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面積佔新建建築比例的50%以上,連續三年位居山東省首位。中心城區主要路口安裝使用了太陽能信號燈,50條城市道路、15個重點景區及部分住宅小區安裝使用太陽能路燈、景觀燈13000余盞,里程170公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太陽城景觀。同時,縣城以上城市規劃區基本實現建築節能全覆蓋,市區新建建築節能率達到100%,年可節約標準煤80多萬噸,節約用電約20億度,減排二氧化碳200多萬噸。2011年以來,德州市努力克服資金短缺、施工難度大等困難,加快推進集中供熱設施建設改造工作,供熱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7.1億元,新建改造供熱主支管網193公里。中心城區集中供熱合同面積達到2420萬平方米,用熱小區(單位)達到814個,用熱用戶24萬戶,換熱站總數達到409個,供熱管網總長度達到656.8公里,中心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70%,位居全省前列。2014-2015年,中心城區集中供熱管網建設預計投資4.8億元。其中,高鐵新區、南部生態片區預計投資3.4億元,其他供熱設施管網建設預計投資1.4億元,為全市防治大氣污染,減少燃煤鍋爐數量,解決百姓取暖問題,改善居民生産生活環境,將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遵循中長期發展規劃 把生態文明建成“德州發展最靚麗的品牌”

建設生態文明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任務,是黨執政興國理念的新發展,也是德州市城市發展的新目標。在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德州市嚴格遵循《生態市建設規劃》中長期建設目標,把城市生態建設和生態品牌創建作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硬體”和“軟體”,在腳踏實地開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開展各類生態文明示範創建活動。截至目前,累計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3個,省級生態示範區3個;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13個,省級生態鄉鎮54個。在城市生態品牌創建方面,德州市在2011年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2013年獲評“國家園林城市”的基礎上,2014年德州市完成國家文明城市的創建,2015年力爭完成“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的創建,進一步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啟動生態文明典範城市創建工作。把生態文明創建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大力傳播和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提高全民的生態文明意識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措施。切實把生態文明觀的理念滲透到生産生活的各個層面和千家萬戶,為建設生態文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

讓人民群眾享有碧水藍天是德州城市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德州市對“德”字的最新詮釋。德州市也將以本次生態文明典範城市創建為契機,不斷解放思想,立足實際,銳意探索,建立以生態理念為先導、以生態産業為核心、以生態環境為依託、以生態文化為支撐、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的生態發展新模式。


     1   2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