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一個湖泊的新生映照一座城市的抱負

發佈時間: 2014-09-17 14:07:54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堅持以人為本:讓人民群眾共用環境治理成果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生態改善的綜合效益。無錫市委、市政府在蠡湖整治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為民造景的指導思想,切實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廣泛發動群眾,充分依靠群眾,妥善處理好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譜寫了一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篇章。

在蠡湖治理的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好失地、失企和失房居民的根本利益,是關係到蠡湖整治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突出問題。無錫市委、市政府想群眾之所想,果斷實施“一個標準、四大政策”:“一個標準”,即統一徵地拆遷安置補償標準,不管是道路拆遷、綠化拆遷、還是開發拆遷,安置補償均按同一政策標準執行,消除因地塊、項目、時間差異執行不同政策造成的負面影響,努力保持社會穩定。“四大政策”,一是將5500名失地農民全部納入城市社保體系,平均每人支出5.5萬元,徹底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二是將失房農民全部安置在城市統一規劃的住宅小區,選擇蠡湖邊最好的地方建農民安置房,規劃建設120萬平方米,已經交付70萬平方米;三是把被徵用土地的5%留給所在鄉鎮,並按照規劃要求開發建設,用於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幫助群眾就業等;四是將失企職工全部納入城市就業體系,村民與市民享受同等就業待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對村民實行免費培訓,蠡湖地區建成後新增的管理服務行業崗位,優先滿足當地農民就業。

這些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擁護和大力支援。第一批安置小區建成後,聽説分房政策實行“先交鑰匙先選房”,當夜就有200多戶農民排隊交鑰匙。農民説:“以前我們怕拆遷,現在我們爭拆遷。”為什麼?因為蠡湖真的變了樣,這裡環境好、空氣好、交通好,還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哪還會不樂意?去年溫總理到蠡湖拆遷安置房視察時,拆遷農民得到消息後,緊緊圍在總理的身邊,自發地喊出“共産黨好、人民政府好”,表達了對黨和政府由衷的感激之情。

更為難得的是,人民群眾在充分享受蠡湖環境改善好處的同時,更加自覺地參與到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過程中。市民羅浩平聽説蠡湖大堤可能拆除時,馬上給有關方面寫信“不應拆除,而應加寬,並建造幾座石橋,種花植柳,堪稱與西湖白堤有異曲同工之妙。”他的建議得到了蠡湖建設部門的肯定和採納。雨人家用品有限公司是蠡園村的招商引資企業,廠房剛蓋好,就遇上了蠡湖整治拆遷,總經理夏國良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把主動搬遷企業看作是自己應盡的一份“社會責任”。小學生馬致遠看到蠡湖百花盛開,爭奇鬥艷,興奮地給市長寫信,自豪地説“我愛無錫,更愛這美麗的太湖,我以後要認真學習,保護母親湖,把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和富饒。”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援,是對近年來蠡湖整治工作的最大褒獎,進一步堅定了綜合治理太湖的決心和信心。

促進文化傳承:蠡湖環境整治的重要使命

蠡湖是自然的、生態的,也是歷史的、文化的。傳説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偕西施泛舟蠡湖,寫下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養魚經》;東漢末年,張渤帶領邑人開鑿浦嶺門、犢山門,使太湖、蠡湖相連,無錫成了旱澇保收的富庶之地。明代東林黨人高攀龍棄官回錫,在蠡湖畔小沙洲歸隱讀書並築水居“可樓”。近代,以榮德生、榮宗敬兄弟為代表的實業家,築橋鋪路,建園造林,創辦學校,造福桑梓。無錫歷史上三大畫家,東晉顧愷之,元末倪雲林,明代王紱,都十分鍾情蠡湖山水,創作出了大量傳世之作。

如何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中,挖掘、光大、傳承蠡湖的歷史文化,促進生態建設與文化傳承的有機統一,是蠡湖治理的重要任務。無錫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蠡湖深厚歷史文化這根主線,一開始就確立了“文化蠡湖”的理念,並把它貫穿于蠡湖治理的全過程。首先,設立專門的文化策劃處,負責蠡湖文化的挖掘、資料蒐集和普及,主持文化工程的籌劃,組織文化工程實施等。其次,制定蠡湖文化發展的總體規劃,改變以往工程建設完成後再實施文化工程的模式,堅持工程設計與文化策劃相結合,建設工程與文化工程相互動。文化策劃部門多次召開文化界人士研討會,聽取意見,集思廣益,把文化理念、文化元素乃至文化舉措全部融入到規劃與建設之中,形成蠡湖山水文化建設的總體構思。再次,圍繞蠡湖文化建設的總體構思,重點建設了一批文化標誌工程。茲舉例如下:

漁父島。位於環湖路東側,佔地面積7公頃。傳説春秋時範蠡偕西施隱居於此並作《養魚經》,被尊稱為養魚之父,漁父島由此得名。漁父島上建有漁父橋、西堤、蠡堤等景觀,蠡堤上佈局有卓仁橋、戀魚橋、樂陶橋、善賈橋、將軍廊橋,並有冶生亭、歸舟亭、麗冶軒、野望軒相互映襯,還塑有范蠡寫經像、養魚經石碑等再造景點。漁父島和蠡堤上處處可見漁文化的蹤影,給遊客身臨其境的感受。

渤公島。位於環湖路大渲橋南側,佔地面積37公頃。景點以治水先聖張渤的傳説為文化主線,結合“863太湖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項目和梅梁湖調水工程項目,建設集生態、人文、水利功能于一體的生態公園。園中亭、臺、樓、堂、軒、榭、廊等取名,均取材于張渤治水的民間傳説,其中望天亭、觀水亭、流雲亭等生動演繹了當年張渤觀天象、察水情的治水情景,展示了以張渤治水為主題的豐厚人文底蘊。

西施莊。位於東蠡湖的人工島嶼,佔地面積3公頃。西施莊與西蠡湖漁父島遙相呼應,圍繞范蠡、西施隱居蠡湖後為蠡湖百姓教習歌舞、制陶養魚、釀酒紡紗等情節,有意識地設計遊客能接近和直接參與的戲臺、朱公館、船舫、繡樓等景觀。湖中以舟作為遊覽的交通工具,讓遊客體驗古人泛舟蠡湖的情景。以往觸不可及的民間傳説,通過西施莊的規劃建設,生動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高子紀念館。位於東蠡湖金城灣高攀龍隱居讀書處──“可樓”遺址附近。館內展示了高攀龍的詩歌、楹聯等作品以及珍貴的實物,充分體現了高子所倡導的“學者以天下為任”、“憂國、親民、實學”的思想和“學問必須躬行實踐方有益”的至高境界。圍繞紀念館建造了融古代和現代兩大文化景區的水居苑,有五可樓、高攀龍石雕像、高子書畫碑廊、高子生平文化墻、高子紀念碑、月坡臺、景逸軒、雲從閣、高風水榭等10余處景點,使整個水居苑成了蠡湖一處新的文化景點。

此外,還在東蠡湖區域以蠡園為依託,建設了以榮氏家族造福桑梓為內容的寶界雙虹景點;在管社山建設了以明末義士楊紫淵及後裔楊味雲、楊苓??等歷史人物為主,以“萬頃堂”(原項王廟)、虞美人崖、駐美亭等景觀為輔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注意吸收多元文化要素,在蠡湖沿湖和腹地建設了乙太湖文化為主題的蠡湖公園。公園內的程及美術館,是一座展示程及水彩畫與油畫中西畫法交融作品的藝術殿堂,水鏡廊展示了千餘年來咏頌太湖、蠡湖山水的詩詞書畫,成為一條文化長廊。此外,還有以歐洲文化為主題的蠡湖中央公園,以動漫文化為主題的亞洲風情園,以橋文化為主題的大橋公園等,均從不同側面豐富了蠡湖的文化內涵。

堅定信心:太湖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目前,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正在紮實有效地推進。太湖水質總體上處於劣Ⅴ類,營養鹽濃度長期在較高水準波動,已形成“藻型生境條件”,水污染防治形勢十分嚴峻。應當看到,綜合整治前蠡湖的水環境狀態,比現在的太湖還要惡化得多,但是由於認識統一,措施得力,投入到位,短短幾年時間,蠡湖治理就取得了積極成效。因此,我們必須樹立信心,認真研究和借鑒蠡湖治理的有益經驗,積極創造條件,堅決打好太湖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早日讓太湖這顆“江南明珠”重現碧波美景。

啟示之一:必須堅持鐵腕治污的決心不動搖。在蠡湖的治理過程中,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堅決清理點源污染,下決心關停污染企業,徹底搬遷居民點;全面掐斷“輸污源”,通過鋪設截污管道和整治入湖河流,真正實現污水不進湖;實施退漁還湖工程,調整農業結構,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強化生態清淤,有效降低內源污染;嚴格執法監管,發現問題一查到底,絕不姑息。無錫的同志説,實施這些治污的新舉措,沒有鐵的決心不行,沒有鐵的紀律不行,沒有鐵的考核不行,沒有鐵的處罰也不行。因此,只有敢於在控源截污上痛下決心,寧願放棄一些眼前利益,做出某些局部犧牲,也要堅決做到鐵腕治污不放鬆,才能真正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實現太湖水環境的根本好轉。

啟示之二:必須堅持科學治水的原則不動搖。在認真總結以往蠡湖治理做法的基礎上,無錫市委、市政府堅信,只有堅持科學治水原則,真正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提高水污染治理的成效。一是突出科學決策。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湖泊治理經驗,廣泛聽取專家學者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並聘請世界著名的景觀設計公司編制概念規劃,一開始就把治污工作建立在科學決策之上。二是運用科學方法。立足於系統綜合的治理,按照“清淤、截污、調水、修復生態”的思路,先後實施六大工程,整合自然和社會各種資源,實踐了一條治理湖泊污染的科學方法。三是強化科技支撐。在蠡湖治理過程中,積極運用“863”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等科技成果,重建湖泊生物鏈、植物鏈,恢復生態系統。當然,在水污染防治領域還有大量技術需要攻關,必須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科技組織,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

啟示之三:必須堅持經營環境的思路不動搖。無錫市運用市場機制治理污染的經驗表明:環境不僅具有自然屬性,而且具有商品屬性;環境不僅是資源,更是可以善加利用的社會資本。只要科學規劃,精心經營,環境資本完全可以實現更大的價值。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無錫市由於蠡湖整治不僅大大改善了生態品質,還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持續不斷的環境經營形成了改善環境的良性迴圈機制,使得市政府可以拿出更大的財力、動員更多的資源參與到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中來。據悉,由於蠡湖整治工作成效明顯,國家開發銀行及國際組織與無錫市的合作正在進一步深化。這也進一步告訴我們: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並不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只要處理得當,完全可以實現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啟示之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動搖。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讓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是蠡湖水環境治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最大努力還景於民、增綠於民、造福於民,把36公里長、80-250米寬的沿湖地區,建成市民和遊客共用的城市客廳、全天候免費開放的大公園,真正實現了“建設項目高門檻進入、市民和遊客無門檻進入”的理想。盡最大努力保護好失地、失企和失房居民的根本利益,通過實施“一個標準”、“四大政策”,妥善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利益問題,讓人民群眾在環境整治中嘗到甜頭,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穩定和工程的順利實施。更為重要的是,蠡湖的整治深刻地教育了群眾,使更多的居民自覺投入到環境整治工作中來,逐步形成了社會各界支援環境保護、參與生態建設的強大合力。

啟示之五:必須堅持文化傳承的使命不動搖。無錫的同志説,沒有文化內涵的城市是沒有生命力的,只有把美麗的山水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融合起來,才能提高城市建設的品味和影響力。在蠡湖綜合治理的過程中,無錫市牢牢抓住“傳承歷史文化”這項使命,把生態修復和文化修復結合起來,認真尋找蠡湖文化的蹤跡,重新發掘蠡湖文化的歷史價值,大力弘揚蠡湖文化的獨特個性,先後建成了一系列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標誌性工程,重新讓束之高閣的蠡湖文化走到百姓中間,成為市民和遊客津津樂道、陶冶情操的鮮活教材。如今的蠡湖,不僅水變清了,山變秀了,景變美了,而且更加的深邃,更加的厚重,更加的耐人尋味,處處閃爍著富有靈韻的文化之光。“昔日范蠡西施泛舟五湖,今朝四海賓朋相聚蠡湖。”文化使蠡湖更顯奪目光彩,更具無窮魅力,更加讓人流連忘返。


     1   2   3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