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難忘熱血壯歌!廣州市黨史學習教育文藝故事會音樂專場唱響紅色文化

時間:2021-03-10來源 : 南方+作者 : 賓紅霞

3月9日上午,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東省文聯指導,廣州市文聯、廣州市新聞辦主辦的“文藝之美·黨史之光——廣州市黨史學習教育文藝故事會”系列活動音樂專場在廣東美術館舉行。

“時代先聲——廣州文藝百年大展”于1月24日開展以來,市民群眾反響熱烈,成為省內各市文聯、市直及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建活動的打卡地,也是全國文藝界的一大熱點話題。作為廣州文藝百年大展的相關活動,“文藝之美黨史之光——廣州市黨史學習教育文藝故事會”活動將根據舞蹈、美術、文學等八個文藝主題,邀請各個領域的文藝家和學者專家來到展覽現場舉辦八場專題活動,通過揭秘每一部經典作品背後的黨史故事,追尋文藝百年的紅色記憶。

革命音樂家冼星海的熱血壯歌

提到近現代廣州的著名音樂家,首屈一指的當然是有“人民音樂家”之稱的冼星海。在文藝故事會現場,廣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鵬程分享了這位祖籍廣州番禺的紅色音樂家的動人事跡。

冼星海生於澳門一個貧苦家庭,1918年,母親為了讓冼星海接受更好的教育,想方設法把13歲的冼星海送進了嶺南大學(現中山大學)。冼星海很快憑出色的天賦脫穎而出,得到“南國簫手”的雅號,連培正中學也請他去做音樂教員和樂隊指揮。1935年,在法國留學深造的冼星海畢業回國,從此投入到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

1938年,冼星海來到嚮往已久的延安,並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迅速進入創作的巔峰期,相繼譜寫了《軍民進行曲》《生産運動大合唱》《黃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完成了人生和藝術鳳凰涅槃式的蝶變。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慶祝魯藝成立週年晚會上,冼星海穿著灰布軍裝和草鞋、打著綁腿指揮《黃河大合唱》,在場的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首長連聲叫好。更有許多人唱著“風在吼,馬在叫”,走向抗日戰爭最前線。

李鵬程感慨,重溫冼星海等革命音樂家的藝術之路、革命之路,大家不難發現,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繫、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

廣州在中國音樂史上獨領風騷

在主旨分享環節,李鵬程還向現場嘉賓介紹近現代以來廣州在音樂史上創造的卓越成績:蕭友梅、馬思聰、冼星海、黎青主等廣州音樂家,在中國音樂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20世紀初期,以何柳堂、呂文成、何大傻、易劍泉、陳文達、梁以忠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廣東音樂家,共同開創了廣東音樂的黃金時代,創作了大批廣東音樂的經典作品。新中國成立後,涌現出劉天一、梁秋、方漢、朱海、黃錦培、楊樺、鄭秋楓、劉長安等優秀的廣東音樂家。改革開放後,從茶座到歌舞廳的現場表演,從太平洋影音的出現到歌手大賽、排行榜、簽約歌手“造星工程”,廣州被譽為中國流行音樂的“黃埔軍校”,陸續涌現出陳小奇、李海鷹等著名音樂人。李鵬程自豪地表示,這些在音樂史上閃耀的名字無疑證明,“近現代以來,廣州在中國音樂史上獨領風騷。”

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常務副主席、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主席陳小奇認為,“不管是古典音樂、民族音樂,或者是流行音樂,廣州在中國現當代音樂史裏幾乎都是走在全國前列的,這塊土地的原創性在全國是首屈一指的。”

比如民間的民族音樂,陳小奇向大家介紹,其他地方的民族音樂曲目基本沒有作者名字,只有廣東音樂幾乎每首曲子都有作者名字,是真真正正原創出來的作品,而不是經過幾十代人一點點修改再完成的東西,這是廣東民族音樂很重要的特色。“所以我作為廣東音樂界的人,我為廣東音樂百年感到自豪。”陳小奇表示。

歌曲創作應和中國故事融合在一起

活動現場播放了一些與廣州淵源頗深的經典視頻及歌曲,回顧了輝煌的廣州音樂百年曆史。《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七子之歌》《又見彩虹》……參與這些歌曲創作的廣州音樂家們也來到現場分享了他們的觀點。

為《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譜曲的著名作曲家、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劉長安在談到如何創作受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時提到了9個字:“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住。”劉長安現場還回憶起了《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的誕生緣由:那時他和詞作者鄭南在海南體驗生活,“每天傍晚都看到年輕的解放軍戰士雄赳赳、氣昂昂、充滿朝氣地在沙灘上列隊走過。”當時特別想寫一首反映軍人的九曲。於是兩人一拍即合,《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這首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心聲的歌曲也由此誕生並風靡全國。

作為第九屆全國運動會會歌《又見彩虹》的創作者,陳小奇還談到流行音樂總是和各種重大事件緊密融合在一起的,這也是流行音樂反應最迅速和當下結合最緊密的一種表現。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就應該要把歌曲創作和中國故事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讓中國的優秀文化之根深植歌曲創作當中。

《七子之歌》曲作者、粵港澳大灣區音樂聯盟主席李海鷹則談到了新近創作的音樂劇《青春劇團》,這部音樂劇將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融合在一起,還加入了粵語歌、rap等以往音樂劇不常見的元素。他表示,廣州素來是愛樂之城,上有何氏三傑、冼星海、蕭友梅等偉大的音樂傳統,與此同時,廣州人對音樂卻持有極大的包容態度,敢於“飲頭啖湯”,所以他也期待音樂劇新形式能在廣州打出一片天地,向下一個新的潮流努力。

作為訪談嘉賓中唯一的一位歌唱家,廣州市音樂家協會主席羅洪則表示要以身作則“唱響廣州”,團結廣州市內優秀的音樂家同仁們,為人民群眾呈現更多具有觀賞性的、體現中國優秀價值觀和中華文化精髓的精品音樂。

【南方+記者】賓紅霞

(責任編輯:君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