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有時候,關於一座小城的鄉愁,往往只是一道美食、剎那滋味。
“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的“茶馬互市”,可以説是先有“互市”,後有“古道”。“茶馬互市”是中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容的貿易往來。歷史上雲南寧洱茶馬古道形成後,日行30余公里的馬幫,天亮啟程,日薄歇宿于山野路旁,生活風餐露宿,形成了獨特的馬幫文化,不但帶動了當地商貿發展,還帶來了各地的飲食文化。其中,口味複合雜糅的馬幫菜,更是成為了寧洱舌尖上獨特的味道。
寧洱作為當時邊疆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南來北往的馬幫匯聚於此,當地人與馬幫做生意的同時,也逐漸融入了馬幫飲食文化,尤以“馬幫菜”最為出名。現在寧洱農村有的地方還保留諸如“鑼鍋飯”“馬幫肉”“石頭湯”“竹筒煮菜”等馬幫特有的烹調方式,側面反映了以前“馬幫菜”在寧洱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馬幫肉)
“馬幫菜”與寧洱傳統菜的烹調原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重油重鹽”。這一特點可讓菜品在路程中久存不壞,同時也使得菜品底味醇厚,最重要的是適合馬幫這種長年奔波勞累、身體消耗大的特殊勞動群體。
(油炸皮子)
(炸乳扇)
(油淋幹巴)
“油炸皮子”是馬幫最易攜帶的食物之一,也是馬幫帶在路上的家常菜,經過加工晾幹後的豬皮保留時間長,只需簡單炸制調味就可成為一道美味的馬幫下酒菜,與之類似的還有炸乳扇、油淋幹巴等。
(斑鳩窩)
“斑鳩窩”是一道很有説頭的馬幫菜。據傳,“馬哥頭”長年外岀跑馬幫,一次回到家,媳婦便提出要嘗嘗“馬頭哥”這些年走南闖北吃過的最美味的菜品。隨後,“馬哥頭”上街買回來了粉絲、鵪鶉蛋、苦瓜為媳婦做了一道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的“斑鳩窩”,聰明的媳婦馬上領悟到了“馬哥頭”的心境,理解了“馬哥頭”常年在外生活的辛酸五味。此後,夫妻兩人生活越加和睦,只要“馬哥頭”一到家,總能感受媳婦的體貼和溫暖,一時流傳成為佳話。
(臘肉湯煮幹板菜)
馬幫趕路,路途遙遠,“臘肉湯煮幹板菜”是馬幫出門最常見的菜品,曬乾的蔬菜更是馬幫生活的必需品,主要食材幹板菜承載著家味道的,用臘肉湯、豌豆芽一煮,濃厚鮮香的味道讓在外奔勞的馬幫漢子在心頭多了一絲慰藉。
(青龍過江)
(回心草)
挖掘“馬幫菜”背後的故事,也是寧洱當地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悠長的茶馬古道上,充滿世道艱辛、人情冷暖,從“回心菜”“青龍過江”“斑鳩窩”一個又一個名稱古怪的“馬幫菜”中誕生了許多説不盡、道不完的故事,背後描繪不僅是一幅西南邊陲百姓的生活畫卷,更蘊藏了馬幫人積極樂觀的處世哲學。
近年來,寧洱縣為傳承和弘揚當地傳統特色美食文化,支援當地特色美食行業發展壯大,以打造寧洱那柯裏茶馬古道小鎮為契機,深入挖掘“馬幫菜”中蘊涵的美食文化,以食塑旅,以旅彰文,推動飲食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在“一部手機遊雲南”手機App上,可以通過搜索,定位當地特色美食小吃,以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方式,為寧洱美食與文化的融合再添了“一把火”,為去寧洱旅遊、消費的人們提供一幅可知可感、活色生香的美食地圖。(戴錚 寧洱縣文化和旅遊局供圖)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