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視頻】握著抗美援朝紀念章 老兵孫濟寬説:“是兩位戰友用生命換來的”

時間:2020-11-05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佚名

“他的雙手一直在顫抖、眼睛裏含著淚水,雖然説不出話來,但我知道他想説什麼……”孫文志回憶著今年10月22日父親孫濟寬收到“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紀念章時的情形。

那一天,85歲的老人孫濟寬已經躺在床上4年多了,説不出話,左耳也已經失聰。孫濟寬的故事,由他的兒子孫文志講述。

學習開坦克 選擇保家衛國    

孫濟寬出生於1935年5月,是土生土長的昆明人,家中有兩個兄弟和一個妹妹。參軍前,他在昆明市第一中學讀高中。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中國急需人才來學習、使用坦克、裝甲車等武器。當時,正在讀高中的孫濟寬就這樣被“看上”了。參軍入伍之初,他的主要任務是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學院學習“開坦克”。

作為家中的長子,父母自是不願意他參軍的。父母的擔憂他理解,但保家衛國更重要,在經歷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孫濟寬心中的天平傾向了保衛國家。

1951年,他跟隨大部隊到了朝鮮,開啟了他在戰場上硝煙瀰漫、槍林彈雨的生活。

執行任務時 兩位戰友犧牲了

1952年的某一個夜晚,為了天亮時就要發起的進攻和戰事的順利進行,孫濟寬遵照上級指示,帶領兩名戰友執行偵查任務:偵查敵人的火力、進攻路線等,並確定坦克的行進線路。

不料,行蹤被暴露了,他們被敵方的巡查部隊發現了蹤跡,兩名戰友當場犧牲,孫濟寬逃過一劫。他趁著夜色爬了回去,將需要的資訊完整帶回,在天亮的進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一仗打得很好!但孫濟寬也永遠失去了兩位戰友,這也成了他的遺憾。

在整理父親參加抗美援朝的紀念章時,有一幕孫文志印象最深刻:他提出要幫父親暫時保管紀念章,父親卻不願意,握著獎章久久不肯松手,“這枚獎章不是我一人獲得的,他是我的兩位戰友用生命換來的。”孫濟寬説。

戰爭很殘酷,孫濟寬因此落下了病根。當時的坦克隔音效果不夠好,孫濟寬的左耳,在戰場上被坦克發射炮彈的聲音震傷了。後來,他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戰爭勝利後,也曾多次求醫,但效果不佳,便放棄了。“這些年,我父親只能靠著右耳與別人交談,現在父親年紀大了,右耳的聽力也下降了,和他説話要很大聲。”孫文志説。

見過孫濟寬的人都能發現,他走起路來一高一低的。在戰場上,他的腳受過傷。

所幸,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孫濟寬覺得,這一些小傷不算什麼,一切都是值得的。

教育子女:“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從朝鮮回國後,孫濟寬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學院當教員,後來到學校裏當過老師。直到1970年,他從部隊轉業,回到昆明工作。機械廠、中學都有他的足跡。

1978年,孫濟寬被調任到了昆明市公安局五處預審科工作,一直到1995年退休。預審工作對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高,要會觀察、細心、耐心,更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確保案情的環節和證據一致……這些對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經歷過生死的孫濟寬來説,並不難。孫文志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父親因工作需要經常要到離家很遠的郊區工作,他騎著自行車,早出晚歸,有時甚至忙得回不了家。

工作忙起來他很少能顧家,但在對子女的教育上,他從來沒鬆懈。他喜歡用自己當軍人的一套來嚴格要求子女。從小便教會他們:“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的道理,堅決不允許兒女們做偷姦耍滑之事。

受父親的影響,孫文志從部隊轉業後就成為一名刑偵警察,父親那句“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成了他在工作中的座右銘。孫文志始終牢記父親的話,辦好每一起案件,做好每一件事情,身體力行的把父親身上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黃俊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