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科研助力産學結合 普洱學院為“綠色普洱”提供人才、智力雙支撐

時間:2020-11-05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佚名

雲南普洱位於北回歸線上,擁有複雜的地理特徵和多樣的氣候類型,蘊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是雲南重要的物産資源儲備區域。普洱當地的茶葉、咖啡等農産,既是普洱地方經濟的支柱産業,也是獨具特色的地理産品。近年來,普洱學院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因地制宜,以科研助力服務地方,為普洱市生態及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與智力支援。

産學結合 提供專業人才支援

普洱學院農林學院結合當地品牌,堅持“産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産學研”合作教育方式,以專業型人才培養助力當地農業經濟發展。近三年來,到企業實習的學生有501人,合作教育的學生畢業後就業率達95%以上。

2016年,普洱學院農林類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列入雲南省省級第一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以來,“産學研”培養模式與“現代學徒制”相結合,著力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為鮮明特徵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

普洱學院農林學院院長趙鋒介紹,學院結合“現代學徒制”,實施雙導師制。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和技能訓練。為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農林學院採用“雙主體”育人。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普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思茅原野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普洱綠之源花卉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合作辦學,實施“3+1”聯合人才培養模式。

據介紹,在“産學研”合作教育推動下,農林學院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參加咖啡師、茶藝師、景觀設計師、園林園藝師、咖啡師Q Arbica Grader證等專業技術資格認證考試,提升教師的職業敏感度和技術實操能力。

普洱學院農林學院在培養專業型人才助力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所涉及的專業實踐性強、與社會需求高度匹配,促進了學生知識學習、技能實訓、工作實踐的融合,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突出了雲南民族文化和亞熱帶地域特色,同時更加強了大學生實踐,強化了行業技能人才培養。

科研助力 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科研平臺、眾創空間與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的穩步推進,為普洱學院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生態建設提供了有效助力。

2019年,普洱學院申報3個地廳級研究平臺和團隊獲得立項支援,分別是:小約翰.柯布院士工作站、雲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校民族醫藥資源研究東南亞國際合作重點實驗室)和雲南省高校創新團隊(功能性鉑類藥物研發科技創新團隊)。同年,學院還制訂了《雲科普洱學院眾創空間任務書》、眾創空間實施管理細則、活動方案等相關重要文件,編撰整理眾創空間相關資料3萬餘字。赴思茅區七個鄉鎮開展眾創空間産業調研,陪同湖南農業大學考察團調研普洱咖啡、普洱茶産業情況。完成眾創空間年度報告提交科技部火炬中心綜合業務平臺管理系統。

有了科技力量的支撐,普洱學院還積極推進滬滇合作。2019年,普洱學院與上海農科院已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掛牌成立“上海市農産品品質安全評價技術服務平臺普洱分中心”,共培訓普洱學院的師生、企業技術員、扶貧掛鉤的農戶近500人次。並與上海理工大學組成聯合調研組,對普洱市咖啡品種、種植分佈、田間管理、采收與運輸、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咖啡歷史文化等産業發展情況,調研普洱市咖啡産業的情況。

服務地方 政府智庫作用凸顯

為探索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理論、思路、方法、路徑和內容,提升示範區建設能力和水準,2014年,普洱市委市政府與普洱學院聯合成立了普洱綠色經濟發展研究院。研究院主緊扣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需要,紮實推進綠色發展研究工作,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近年來,普洱綠色經濟發展研究院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與雲南發展定位,展開普洱綠色發展研究。緊貼普洱與學校發展實際,積極開展綠色發展課題研究與團隊建設,研究院2018年成功申報校級創新團隊—普洱綠色發展研究創新團隊。2019年《普洱綠色發展藍皮書》獲市政府立項支援。

研究院積極參與普洱綠色發展論壇方案起草、專家邀請、會場佈置、文稿起草,會務準備等工作,協助市政府一起辦好了第一、二、三屆綠色發展論壇,解決了普洱在綠色發展實際中遇到的諸多難題,政府智庫作用日趨明顯。

與此同時,研究院還與多部門開展合作,自2017年10月以來,舉辦主題為《普洱生態文化》《普洱小粒咖啡品質研究》《普洱綠色發展課題探討》等近20期綠色發展研究沙龍。通過定期組織普洱綠色發展研究學術沙龍,營造綠色發展研究氛圍,構築起了綠色發展問題研究與交流的平臺。

(責任編輯:黃俊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