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晚,由雲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舉辦的“2020雲南民間故事展演”活動落下帷幕。此次展演共22件作品入圍決賽,其中,普洱市《牡帕密帕》及《司崗裏》2件作品分別榮獲一等獎及二等獎。
雲南民族民間故事是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普洱市作為雲南省少數民族文化的富集之地,拉祜族和佤族等當地民間故事及神話傳説生動反映了邊疆地區人民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和思想情感,是各民族最富於詩情的智慧成果,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此次獲獎的2件作品,在展示本土優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時,也是也對普洱特色民族文化的挖掘與傳播。
瀾滄縣文化館副館長李娜妥介紹,瀾滄縣報送作品《牡帕密帕》作為拉祜族民間流傳最廣的一部長篇詩體,屬拉祜族口述文學,流傳于拉祜族聚居區,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牡帕密帕”是拉祜語譯音,意為“造天造地造人”。此次節選了其中“天神誕生”“造天造地”“造太陽月亮”“造花草樹樹木”“種葫蘆造人”五個段落,以深沉、悠遠且洪亮的拉祜語説唱方式,敘述了造天地日月、造萬物和人類以及人類初始階段的故事。
西盟縣報送作品《司崗裏》同樣節選自同名國家級非遺項目口頭文學《司崗裏》的一段。在西盟佤族佤語中,“司崗裏”意為“從石洞裏出來”,表演形式主要以佤語唱講為主,穿插佤族民間樂器獨弦琴、佤笛、口弦、牛鈴等樂器的演奏,演繹了“小米雀啄石救人”“小白鼠智斗大白虎”“蜘蛛和樹的較量”以及共産黨來到了阿佤山,開田挖地,帶領各民族兄弟姐妹團結一致走向美好生活,建設美麗家園的故事。通過獨有的表演形式和佤族民間樂器的演奏,獲得了現場評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表現出佤族人民對自然的崇尚與感恩,對神明的尊重與敬畏。
據悉,此次民間故事展演參賽作品分別有4件作品榮獲一等獎,6件作品榮獲二等獎,10件作品榮獲三等獎,6家單位獲“優秀組織獎”。活動旨在讓民間故事走上舞臺,用迷人的民間故事演繹出動人的中國夢,守護文化根脈,共建精神家園。(戴錚)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