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哈尼族這一古老的傳統文化,9月1日,雲南省紅河州綠春縣在坡頭“哈尼文化園”開展《哈尼古歌》傳承交流活動暨坡頭哈尼古歌傳承點揭牌儀式。
儀式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坡頭哈尼古歌傳承點負責人白玉收,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白阿明及綠春本土歌手張谷然等15人,圍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哈尼四季生産調》《哈尼族多聲部民歌》《生兒育女》《十月樂作》等,用唱、念、吟、頌等方式向觀眾原汁原味展示“哈尼古歌”,表達各種意願和美好訴求,精彩的表演引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開展哈尼古歌傳承交流活動,可以進一步保護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呼籲大家共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優秀民族文化,記住鄉愁,用自己的語言,歌唱歷史,唱響美好新時代。
據介紹,《哈尼古歌》是哈尼族在漫長的生産生活中創造的古老歌謠,主要有創世史詩、遷徙史詩、敘事長詩、風俗禮儀、祭祀頌詞等體裁和內容,是哈尼兒女世代傳承的寶貴文化遺産,被稱為哈尼族“無字的百科全書”。
近年來,綠春縣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工作,積極挖掘、蒐集、搶救、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産,公佈命名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取得了顯著成效。建立了戈奎鄉下子雄村、大興鎮廣嗎村、大興鎮坡頭村、戈奎鄉俄東村4個《哈尼古歌》傳承點和綠春縣博物館“重慶大學綠春哈尼古歌保護傳承示範基地”,為《哈尼古歌》的傳承與保護提供了陣地。擁有了傳統音樂《阿茨》、傳統舞蹈《跳鼓舞》《同尼尼舞》《莫蹉蹉舞》、民俗《哈尼族服飾》、民間文學《都瑪簡收》6個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省級名錄,傳統音樂《哈尼拉巴》《然古古唱》、傳統醫藥《哈尼草醫術》等15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為州級名錄,縣級非遺保護名錄31項。目前綠春縣有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8人,州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3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37人。同時,綠春縣在戈奎鄉下子雄村、大興鎮廣嗎村建立了紅河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哈尼族古歌《哈尼多聲部民歌》《哈尼族四季生産調》傳承點。(李志榮)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