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普洱鎮沅山街村八股藤:大山深處新氣象

時間:2020-07-23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劉曉瓊 羅東 蘇其丹 孔繼春

八股藤組位於雲南省普洱市鎮沅縣振太鎮西北邊,距山街村委會15公里,距集鎮36公里。國土面積1.52平方公里,海拔2300米,是振太鎮山街村轄區內最偏遠的一個貧困小組,小組共有17戶農戶,其中建檔立卡戶7戶,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由於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活在大山之巔的村民,祖祖輩輩“靠山吃山”踏著羊腸小道,用肩挑背駝把山上種的蕎背到山下換米吃,3公斤蕎換1公斤米真實反映了八股藤村民過去的生活寫照。

(航拍八股藤一角)

基礎設施及産業的薄弱是八股藤組貧困的主要原因。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當地黨委、政府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通過“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精準施策、精準扶貧,先後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改善組內道路、飲水、住房及人居環境提升等工程,使八股藤組擺脫貧困舊貌,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

據山街村支部書記陽有明介紹,以前去一次八股藤組開展工作是不容易的,泥滑路爛的山路至今讓他記憶猶新。雨水天根本進不了村,旱季天只能騎摩托車走一半,然後還要走一半路才能進村組,從村委會到八股藤雖然只有10多公里,但要走上3個多小時才能到,村民拿東西上街賣要一天的時間。

(未硬化串戶路時污水橫流)

(房屋舊貌)

道路通、百業興。近年來,八股藤組實施硬化村組道路6.7公里,砂石路7公里,家家戶戶通硬化路,住房拆除重建7戶、修繕加固10戶,實施38萬飲水項目,新建公共衛生廁所2座、新建14間水衝式廁所,家家戶戶進行廁所革命。

(現在住房安全穩固)

“黨的政策好啊,我做夢都沒想到老了,還能過上了這麼好的日子,現在路通、水通、電通,想出去鎮上趕街,拿起腳就可以走了,20多分鐘就能到村委會。”今年79歲的老組長鄭榮元高興地感慨到。

立體式産業模式助力村民增收。從2015年開始,山街村因地制宜,通過精準扶貧,立足本地實際,積極探索立體式經濟發展模式,核桃樹下種藥材,花椒樹下種魔芋,著力發展特色山區産業,在林地套種重樓、野三七、龍膽草等藥材,實現“林下藥材種植”的經濟發展模式。

(鄭有安在野三七地勞作)

盛夏時節走進八股藤小組目之所及,皆是綠色。家家戶戶核桃成林,花椒樹上一串串花椒綴滿了枝頭,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50多歲鄭榮順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當問及是否想過搬出這裡,他笑著説:“在習慣了還是靠山吃山的好,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好,産業穩定。“現在比起以前,交通也方便了,我們種的東西也可以拉出去賣,外面的人也方便進來。去年,我種10畝龍膽草,加上茶葉、花椒、核桃等收入也可上萬元了,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

(蕎地)

60多歲的鄭有安,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他拿起鋤頭,在自己地裏,開始種植藥材野三七。在地裏,清理雜草的鄭有安表示,“我現在主要産業就是這片藥材了,小的賣苗,大的賣籽,一年還是有1萬元收入”

八股藤組有耕地面積283畝,擁有林地200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1畝。2019年,種植龍膽草90畝、茶葉56畝、收入2萬,花椒36畝、烤煙22畝、藠頭10畝、野三七2畝,種植養殖收入達55.5萬元,每人平均收入達8000元以上,每戶農戶至少有2項以上産業持續鞏固脫貧成效,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航拍八股藤一角 )

鄉風文明村貌新。俗話説“物質文明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廁所是文明的一大窗口。6年前,在八股藤組一個像樣的廁所都找不到。現在,通過脫貧攻堅補齊短板,“廁所革命”與人居環境提升相結合、與樹文明新風尚相結合,八股藤小組越來越多的旱廁變成了乾淨、敞亮的衛生間,徹底改變以往大家對八股藤小組無廁所的傳統印象。如今,一座座公共衛生廁所成為八股藤小組一道獨特風景。

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由於基礎設施不完善,大家沒有主動維護環境衛生意識。現在基礎設施好了,住房安全穩固,飲水有保障,群眾內生動力不斷被激發,通過“一會三卡”及脫貧攻堅評審委員會村組實現自治管理,村民每逢5、10號都會對公共環境衛生進行大掃除,駐村工作隊員把“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搬到小組,教大家學習農技知識和日常禮儀。在縣、鄉、村幹部的幫助下,群眾思想觀念得到很大改變,由過去的“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靠自己雙手勤勞致富。(劉曉瓊 羅東 蘇其丹 孔繼春)

(責任編輯:黃俊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