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雲南鎮沅:“轉馬路”通新路換新顏

時間:2020-07-15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吳謹江 李飛雷 趙曉元 等

轉馬路小組位於雲南普洱鎮沅縣者東鎮,雖然名字裏有“馬路”,但由於地處哀牢山邊緣,交通閉塞,發展緩慢。村民走出大山要3個多小時,與外界交流較少,思想封閉,導致生産生活落後,多年以來靠吃“救濟糧”解決溫飽問題。如今,順著一條盤旋延伸到大山外面的水泥路,騎車40分鐘就到學堂街,一條條交錯相融的硬化串戶路,搭起了49戶農戶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以前的路是土路,也不好,經常下雨塌方,有時候無法通行,車也很少,現在路好起來了,車也多了;以前走路去學堂街要三個多小時,現在騎車最多一個小時就到了;以前的房子幾乎是茅草房,之後又建柵片房、油毛氈房。公路通了以後,就改變成了瓦房。現在我家豬也養著,羊也養著,還種著烤煙,一年有幾萬元的收入。”村民李明科高興地説。

2011年,當地黨委政府加大産業扶持力度,引進烤煙産業,解決煙區灌溉問題,建蓋烤房,提供技術、提供種苗、獎勵物資,鼓勵農戶種烤煙,並派技術人員紮根在組上擔任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帶領村民種植烤煙。2012年實施扶貧整村推進及農村危房改造。但由於自然條件、習俗等因素影響,導致發展緩慢。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這是轉馬路村民之前祖祖輩輩住在簡易的茅草房或是柵片房裏的寫照。現在,一排排瓦房,一座座太陽能洗澡室,文化活動室見證著歷史的變遷,村容村貌的改變。

轉馬路組如何發展致富?一直是鎮沅縣委政府最關心的話題。縣委政府針對轉馬路組實際情況,與當地黨委政府制定“轉馬路脫貧方案”通過爭取項目扶持,從交通、農田水利、村容村貌整治入手,抓基礎建設,改善基本的生産生活條件。2015年轉馬路組民族團結示範村項目總投資430.81萬元,其中:中央少數民族發展資金100萬元,整合部門資金292.81萬元,群眾投工投勞及自籌38萬元。完成組內道路硬化2080平方米,串戶路1943平方米;對49戶農戶進行民房改造,建了文化活動室,分別改造豬圈、廁所、太陽能洗澡室44戶。加大農田水利等項目實施。

路和房屋建設好了,但村民發展意識低,思想觀念滯後,讓適齡兒童按時入學也成了當地一難題。2015年,轉馬路組縣掛鉤幫扶單位縣財政局,了解到整個組只有三個人到過縣城感到非常吃驚,為讓他們認識了解接觸外面的生活,於是在2015年1月組織小組村民,每家一個代表到縣城參觀,讓他們感受現代生活,慢慢轉變觀念。

轉變觀念,改變習俗,提升村民素質,是擺在當前重中之重。黨委政府以轉變觀念為著力點,向村民宣傳九年義務教育法,教育扶貧各項惠民政策,鼓勵學生讀書;以鎮沅深度貧困人口培訓中心以及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為主體,通過多方面、多層次開展種養殖技術、政策宣傳和農業科技培訓,從根本上改變轉馬路小組落後的思想意識,全面提高村民素質。目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已全部入學,且中專以上就學1人,大專以上就學1人。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加。

現如今,轉馬路組形成了以烤煙、核桃、茶葉為主的支柱産業,烤煙種植130余畝,有茶葉150畝,産值10萬元;核桃700畝,産值14萬元;養殖業産值10萬餘元,蜂蜜産值4萬元;外出務工收入達10萬元。

麥地村監督委員會主任李方平表示,轉馬路小組是以彝族為主村民小組,在縣委政府的幫助下,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人居環境得到了改變,道路硬化到組到戶,産業發展有很大的推進,村民的思想觀唸有所改變,內生動力更足了,2019年每人平均收入達到8000多元。

現在的轉馬路,自來水引到家,家家戶戶有電視,出門靠摩托,在家裏也能通過電視、手機了解外面的世界。隨著産業發展的規模化,新興産業的崛起,轉馬路組在逐步邁向幸福生活。(吳謹江 李飛雷 趙曉元 張勇)

(責任編輯:黃俊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