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要我脫貧”變“我要脫貧” 雲南瀾滄積分制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時間:2020-07-15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佚名

近年來,雲南普洱市瀾滄縣以“愛心超市”為依託,積極探索民族直過區以人居環境提升積分管理、鄉風文明積分管理、自助式幫扶積分管理、産業扶貧積分管理為主的積分式扶貧激勵長效機制,建立“以獎代補、多勞多得”的脫貧正向獎勵機制,用積分兌換物品,讓積分參與産業扶貧股金分成,在群眾中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引導農戶養成好習慣、樹立好風氣、爭當好村民、過上好日子。

探索扶貧新機制 穩固脫貧“堡壘”

“小富即安”的幸福追求,“廣收薄種”的自然資源優勢,限制了人們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貧困群眾素質偏低、志氣不足,長期以來一直是制約瀾滄縣脫貧發展的瓶頸。為有效破解貧困群眾脫貧主體意識淡薄、“等靠要”思想突出、脫貧能力不足等難題,瀾滄縣按照“試點先行、全面推廣”的方式,積極探索民族直過區以人居環境提升積分管理、鄉風文明積分管理、自助式幫扶積分管理、産業扶貧積分管理為主的扶貧激勵分配機制,引導農戶養成好習慣、樹立好風氣、爭當好村民、過上好日子。將脫貧的信念、致富的理想傳遞到貧困戶的心裏,在深度貧因地區,從思想上搭起向上的“梯子”,讓貧困群眾想“攀”、敢“攀”,更新脫貧的觀念,贏得脫貧攻堅的最終勝利。

積分載體機制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瀾滄緊扣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思路,依託基層黨組織組建脫貧發展委員會,以引導農戶“養成好習慣、樹立好風氣、爭當好村民、過上好日子”為主線,以“愛心超市”“火塘夜校”“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為載體,建立完善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扶貧激勵機制,有效破解精神性貧困、“政策養懶漢”的難題。

富東鄉依託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于2019年3月建成“愛心超市”,圍繞“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環境提振精氣神、全民共建好鄉村”目標,建立“以獎代補、多勞多得”的脫貧正向獎勵機制,從“正向激勵基礎分”和“反向懲戒扣分項”兩個方面,對農戶“十有五凈一規範”情況進行逐戶評比,嚴格獎懲,在群眾中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形成“得旗為榮”“勇爭紅旗手”的濃厚氛圍。截至目前,全鄉所有農戶均申報了積分,達到“十有五凈一規範”誠信示範戶360戶,改變了簡單“送錢送物”的幫扶方式,成為匯聚社會幫扶力量的轉机站、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的加油站,更將成為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

産業扶貧管理 杜絕“保姆式”扶貧

同時,瀾滄制定相關扶貧計劃鼓勵和支援貧困群眾發展産業增收脫貧。引導貧困戶通過資金入股、勞務就業和參與發展,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增收脫貧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按照多勞多得、多勞多獎的原則,探索根據農戶參與産業發展實際客觀評定積分,兌付勞務補助、勞動增收獎勵,杜絕“保姆式”扶貧,杜絕政策“養懶漢”。

依託百詩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瀾滄縣積極探索産業扶貧積分式管理模式,切實讓貧困群眾參與産業發展增收。通過種植積分分紅增加農戶收入,入股農戶根據養殖場的需求,按照“投資入股+土地種植料草+積分評定+分紅”模式,參與飼草種植並向公司出售,除獲取飼草出售收益外,由村民小組脫貧發展委員會負責,根據農戶參與飼草種植情況,評定積分,根據積分情況,按比例兌付入股分紅。

目前,青貯飼料總收購價526.5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農戶1203戶4451人;通過合作養殖積分分紅增加農戶收入,充分發揮公司技術、人才、市場優勢,通過分批指導培訓,有效解決農戶“不會養、養不好”的問題,鼓勵入股農戶參與養殖,對參與公司合作養牛1頭以上的農戶,除獲取養牛收益外,由村民小組脫貧發展委員會負責,根據農戶參與養牛情況,評定積分,根據積分情況,按比例兌付入股分紅,在公司的帶領下,已初步實現1500戶貧困戶肉牛養殖技術培訓全覆蓋;通過務工積分分紅增加農戶收入,以“固定用工”和“季節性用工”等方式,組織貧困戶到公司務工,固定用工受益農戶40戶4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30戶32人,佔71%;通過企業帶動,就近就地務工,可促進貧困戶年穩定增收2至4.5萬元。

此外,瀾滄由村民小組脫貧發展委員會負責,根據入股農戶參與企業務工情況,評定積分,根據積分情況,按比例兌付入股分紅;通過義務勞動積分分紅增加農戶收入,對於不具備參與種養殖、務工條件的入股農戶,每月需參與各自村民小組不少於15次的人居環境提升、開會、義務勞動等集體活動,並經村民小組脫貧發展委員會評定積分後,根據積分情況,按比例兌付入股分紅。積分制産業扶貧模式,使貧困戶真正參與産業發展,增強了貧困戶脫貧發展主體意識,拓展貧困戶脫貧增收新門路。

(責任編輯:黃俊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