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戰“疫”】胡凱:後疫情時代 雲南將迎來數字技術發展的重大機遇

時間:2020-03-11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李明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註定成為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次重大歷史事件。這次疫情中,大數據分析預測、學生網課、居家協同辦公、電商服務等,以及基於5G行動通訊的資訊通告、高速社區組織都改變了傳統社會治理方式。數字技術已經或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每遇到一次重大的災難,數字技術就會出現一次飛躍式發展。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技術發展,特別是新興區塊鏈技術,對改進和創新數字社會治理機制和方法將起到重要作用。

(北航雲南創新研究院)

雲南省如何加快應用新技術重塑為重要課題。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北航雲南創新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胡凱接受採訪時表示:“後疫情時代,雲南省將面臨數字技術發展的重大機遇,通過數字經濟技術發展,特別是新興區塊鏈技術,創新數字社會治理機制和方法推動經濟發展。”

新興的區塊鏈技術是公認的未來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關於區塊鏈技術針對疫情防控的應用,應時應景有了很多的文章和説法,包括用區塊鏈提供疫情防控資訊和數據服務、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慈善捐款追溯、保險業務和網上辦公,區塊鏈疫情預警、區塊鏈輿情監控、為疫情防控企業提供服務、區塊鏈公共安全監測,讓疫情監測更迅速等等,涉及到數字治理的資訊透明、信任機制、物品溯源、數據合理共用、隱私保護等等。

(胡凱教授)

但胡凱認為仍然缺乏大規模有影響的顛覆式應用,甚至忽視區塊鏈理念、方法和技術帶來的本質的改變,認為雲南省可以通過區塊鏈三個重要發展之道,佔領技術發展制高點,改進和創新數字經濟發展模式。

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

正如網際網路發展初期需要建網、聯網,擴大網路規模和品質才有現在無所不在的網路應用一樣,推進區塊鏈的應用需要搭建底層鏈。現在鏈太少,能用的鏈更少,沒有一定的規模,很難解決應用效果問題。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與集中式系統相融合、相並存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雲南省更應主導和鼓勵建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數字基礎設施,快速佈局自主可控的完整的、盡可能長的技術鏈條,促進數字化和治理體系的改進與創新,在各行業領域和企業間建立區塊鏈的基礎設施。我們正致力於全鏈條自主知識産品的建設,擁有各種鏈産品形態,可關聯企業可信上鏈、鏈上共識存儲、確權、智慧合約、交易、傳遞、追溯和監管等各種形式鏈、鏈上智慧合約、部署和監管工具等。政府應當堅持應用導向,積極推進數字政務建設,推動數據資源匯聚共用,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公共基礎平臺,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履職效能,有力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基於區塊鏈構建數字生態

正如實體社會社區、行業的運營組織方式,數字社會也要建立數字社區和行業生態。區塊鏈技術的正是通過連橫方式打通産業上下游與相關業務,建立數字生態的最適用的分佈式技術。區塊鏈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安全地解決社區生態中的信任問題,並且能更好地支援資訊流、物流、資金流等主要的生態業務。我們的應用發展理念是建立以應用群為主體的網上數字生態,以眾智、共識方式形成的自組織新商業模式,而將社區治理規則可以寫在區塊鏈中,共識産生運作規則,並可通過各種智慧合約預設來實現公開和公平交易,從而建立新型的數字商業模式。社區數字資産化、交易、轉賬、價值傳遞、隱私和自維護都會達到很高的水準。這種分佈式商業模式將更容易擴展、信任、高效和公平。

基於區塊鏈的大數據治理

資訊系統的根本是對數據進行管理,各類數據庫系統在集中式系統下的重要作用和價值眾所週知,而數字經濟時代下,數據更進一步成為有價值的資訊産品和資産但由於數字技術和資産的特殊性,要實現合法有效的大數據利用較為困難。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將打破數據孤島,解決合法與監管、智慧運營和服務敏捷性等問題。如何樹立數據開放和共用理念,從政策法規、技術手段和標準三個方面系統推進生物多樣化數據治理是面臨的重大基礎問題。與目前集中式數據管理系統不同,我們提出一種區塊鏈上的數據管理系統OpenData,基於區塊鏈加密、分佈式計算與存儲等多項技術研製的線上數據開放、共用、交易平臺,能形成統一的區塊鏈上的可信數據管理、開發和交易基礎。

綜上,掌握正確的區塊鏈發展理念,採用法規、標準、技術和行政綜合手段,構建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生態、治理規則和數據管理系統三大基礎,是區塊鏈的發展之道,運籌得當可以有力推動雲南數字經濟發展。(李明)

(責任編輯:黃俊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