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這些傳統IP,活了!

時間:2019-09-06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南風窗 莫奈

城市和藝術創作之間有説不完的故事。那些蘊藏在生活裏的細枝末節,都會一一反映到活躍的舞臺和靈動的演員肢體上,於是當我們打算欣賞一座城市的時候,只需要到那裏的劇場,影院,便能窺探出這個地方的秘密。

近兩年來,廣州的文藝精品不斷涌現,在近日公佈的廣東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獲獎名單中,廣州共九部作品入選,包括大型民族舞劇《醒·獅》、電影《南哥》和《榫卯》、圖書《山海經·候人兮猗》、紀錄片《廣州故事》等等。

這背後反映的是廣州的文藝創作迎來井噴狀態,文藝工作者正在經歷最好的時代。兼具煙火氣和生命力的作品,共同構建了廣州熱鬧多元的文化市場。

勇立潮頭

“廣州,這座面海而立於中國大陸南端,被海風吹拂,過盡千帆的商都。”

在紀錄片《廣州故事》的第一集,開場白這樣介紹道。從2200年前到現在,廣州緊緊跟隨著時代的鼓點,從未停止過引領的步伐,文藝作品亦如是。

以在今年年初獲得中國舞蹈最高獎的《醒·獅》為例,這部舞劇創造性地結合了舞蹈、南拳、蔡李佛拳等現代和傳統的元素,重現了廣州三元里抗英鬥爭的歷史場景。那段歷史的記憶,在今天的三元里街道仍然可見,而舞臺上那兩名實現了覺醒與蛻變的少年,則為後人銘記這段歷史提供了生動的注腳。

《醒·獅》劇照

以個人的故事清晰地展現宏大時代,向來是廣州文藝工作者人文情懷的體現,而且他們把眼光和歌劇放得更遠。

《醒·獅》的故事,正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到的“中國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的生動闡釋。而真正的好故事,是叫好又叫座的,該劇自首演至今共演出37場,觀演人數超過5萬人,未來演出排期已過百場,這説明它既具有高度和深度,又能得到市場歡迎。

另一部引領創作風潮的是首部印記著“廣州製造”標簽的原創歌劇《馬可·波羅》,這部改編自名字相近的遊記的故事,再現了宋末元初朝代更疊的風雲際會,展現了綿長悠遠的時代圖景。而要將這樣豐饒的文本改編成吸引人的故事情節,則很考驗團隊的創造力和耐心,廣州大劇院為此花費了三年時間。

最終舞臺上展現的《馬可·波羅》,成功地將一位古代冒險家的傳奇,與“一帶一路”和“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契合起來,並且走出了國門。

《馬可·波羅》劇照

2019年3月22號,在我國國家主席訪問義大利期間舉行的中意第二次文化機制會議上,原創中文歌劇《馬可·波羅》作為交流項目之一被列入簽約儀式。

以《馬可·波羅》為代表的眾多廣州本土作品,正在借由時代發展的機遇闖出一片天地,展現了新時代東方文化所賦予的嶄新活力,這是廣州創作者的天賦。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文藝精品的誕生和傳播,有賴於廣州在頂層設計上所劃定的方向和路徑。

廣州出臺實施了《廣州市文藝精品創作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建立文藝作品創作題材庫,出臺舞蹈、電影、戲劇等五大領域文藝精品創作扶持政策,定期召開精品創作選題大會、項目推進會,對精品創作進行動態部署,形成“規劃一批、儲備一批、實施一批、推出一批”的文藝創作生産推廣機制。

有了完備的機制支援,好作品的誕生也就水到渠成。

打磨,提升

在機制完善的基礎上,還離不開對作品對精心打磨,精雕細琢,方能使其成為經典。廣州的文藝創作者們沒有離開土地,他們深挖嶺南大地深厚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不斷生産出優秀的原創作品。

一年前的5月12日,根據廣州下鄉扶貧幹部郭建南事跡改編的電影《南哥》,在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這部以《平民英雄》為海外片名的電影不僅在電影節上舉行了全球首映式,獲得全球展映,還吸引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120多名發行商參加發行簽約儀式,實現全球發行。

這個時代,從來不缺少對敬業精神的傳承與踐行,也從來不缺少對英雄人物的頌揚。但一部以中國鄉村扶貧幹部為主人公的電影,講述一個中國平民英雄的暖人扶貧故事,卻能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並在國外颳起“平民英雄”旋風,這還是比較少見。

電影取材自真實故事,拍攝組深入到人物原型郭建南生平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進行採訪,同時與接觸過郭建南的周圍村民進行了深入的接觸,力求逼真地還原人物,主演孫洪濤由此“對郭建南這個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佩之情”。

也是通過對真實的追求、對人物的深度理解,才得以向世界傳播一個真實的中國形象,真實生動地表達中國人的精神,讓世界了解更多來自中國的平民英雄。

這是在創作上下“笨功夫”,重現文藝創作中的“匠人精神”。廣州文藝精品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此,還在於充滿想像力的獨特意象和細膩情感。談就此便馬上聯想到由廣州本土出品、本土製作的粵産電影《榫卯》,該片幾乎所有主創都來自華南師範大學。

《榫卯》于2017年入圍第一屆塞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音樂四項提名,主演馬躍更斬獲最佳男主角獎項。

電影以小角度切入,講述了一對父子在異地重建家祠的故事,呈現古建築修復過程中傳統與現代的衝突、家族使命與商業利益的取捨。榫卯,是中國傳統木工接合兩個或多個構件的方式,在沒有機械、螺絲的年代,這是古人生活的智慧結晶,而電影則以這樣細膩,互相不能分割的意象,暗示人物關係及其發展過程,富含心意和創意。

該片製片人李競表示,《榫卯》雖是小成本製作,但在成本範圍內做到非常精良,在2015年底就運用了4K全實景拍攝,大量外景拍攝也做到全同期聲。因為用心打磨,所以即使小成本,達到的效果卻遠超想像。

人才為本

一個又一個“廣州製造”現象的出現,是對人才的培養和重視。唯有人,才能帶來生機與活力。

在成績獲得的背後,是廣州在鼓勵和引導一眾文藝工作者帶著項目,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從而提高思想素質、業務水準和人民情感。

而且,文藝精品的誕生離不開整個生産流程的緊密配合和支撐,廣州一直提供這樣的環境,不斷組織專家學者對文藝項目在選題論證、修改加工、宣傳推介等環節提供指導,邀請全國知名專家找不足、提建議,幫助創作者修改提高;並且支援優秀作品巡迴演出,提高展演展示頻次,在實踐中不斷打磨提升,擴大作品影響力和知名度。

這讓“廣州製造”的標簽,成為文藝作品品質和口碑的保證,也因此很多像《醒·獅》、《南哥》、《廣州故事》這樣的作品能獲得關注和支援。創作者們用現代的語言詮釋傳統的IP,收穫了意外的驚喜。

廣州歌舞劇院董事長史前進曾經介紹説,《醒·獅》的出爐是一個高標準、高品質的産出過程。廣州要持續推出精品劇目,最重要的是院團自身要強根固本,盤活內部機制。

而達到這個目的的第一步,首先應該豐富“水源”,從而讓文藝工作者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創作出更多精品力作給觀眾。 

在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上,廣州所付出的努力並不少。比如發揮領軍人物的作用,大力實施文化領軍人才培養工程;還有通過校企合作、市區共建等模式,建立藝術名家工作室,鼓勵名師收徒授藝;以及面向國際國內兩個人才市場,主動對接港澳文藝人才,實施文藝名師引進扶持計劃。

向海臨風,廣州人習慣了潮起潮落的濤聲,而當時代的濤聲響起,基因賦予的熱情與激情,便成為創作的無窮靈感,它們共同訴説著發生在廣州這片土地上的精彩故事。(廣州市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