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馬鞍山村民李道生脫貧致富的故事

時間:2019-08-01來源 : 中國網六安作者 : 張恒紡

李道生,1947年生,霍邱縣馮井鎮馬鞍山村人,他和老伴2人共同生活。李道生患有雙腎積水,老伴患有疝氣、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由於他們雙雙疾病纏身,家庭經濟困難,2014年通過個人申請,村民評議,被納入貧困戶。通過幫扶幹部的幫助和他自身努力,李道生戶于2016年光榮脫貧。

説句心裏話,非常感謝黨的好政策,黨的好幹部,要不然我們老兩口都不知能不能活到今天。這是他在接受採訪時,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自2011年生病以來,他先後在安徽省立醫院、六安市人民醫院、霍邱縣醫院等治療,老伴也一直吃藥維持生命,兩個人因病,把他們家多年來積攢的養老錢都花光了,還欠親戚朋友不少錢。他當時真是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老伴也整日長吁短嘆,以淚洗面,沒想到老了老了還受貧窮和疾病的折磨。

2014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出脫貧攻堅偉大號召,馬鞍山村也下派了市數管局、市殘聯駐村幹部。剛開始駐村幹部和包保幹部定期到他家走訪,李道生還是抱著懷疑的態度,對村幹部愛答不理的,心想他們也只是走走過場,並不能給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隨著頻繁的接觸、溝通的深入,他慢慢發現市駐村幹部和包保幹部不走了,駐村了,整天和我們打成一片,真是替俺們老百姓著想,一心一意想讓俺們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李道生活下去的希望又一次被點燃了。

通過幫扶幹部們多次到府不厭其煩的宣講,李道生了解了扶貧攻堅“十大工程”,特別是和貧困戶密切相關的健康扶貧“315”、“180”和“210”政策、産業扶貧政策、金融扶貧政策等等。自從他們老兩口開始享受健康扶貧政策以來,治病的力度加大,經費開支問題基本上由國家報銷,一站式結算,每年花費的醫藥費比以前減少90%以上,家庭經濟負擔大大減輕。由於長期治療,醫生到府免費檢查預防,不愁用藥,身體也漸漸好轉。

隨著身體的好轉,在市駐村幹部和包保幹部的鼓勵下,李道生又重新拾起荒廢好幾年的土地,自己開著小手扶拖拉機自耕自種。特別是近年來,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水渠疏通加固、大塘清淤、數量倍增,水利設施暢通,做到旱澇有保障。他種7畝多田,每年都能收1萬多斤稻子,幫扶幹部還幫助申報農補,一年下來,去掉成本,凈賺7000-9000元。雖然比較辛苦,但通過自身勞動能賺到錢和吃到新鮮的大米,心裏還是美滋滋的。

通過駐村幹部和包保幹部的宣講和指導,李道生了解到,脫貧的關鍵是發展産業,而發展産業,國家還給予政策激勵,發補貼,這個政策真是好。於是,他説服老伴把原來快坍塌的雞圈又修繕好,搞雞鴨養殖,喂自家地裏産的稻子、玉米和蔬菜,每年雞鴨都養的挺好的,一年基本能出欄300-400隻雞鴨,除了能過得政策規定的補貼外(2018年是補貼5000元),賣雞鴨的純收入也能達到1萬多元,著實增加了收入,極大的改善了生活,鞏固了脫貧成果。

李道生曾擔任過村蓄禽防疫員,也幹過赤腳醫生,時常看見他常年挂在臥室拐角處、原來隨時外出行醫的舊背包,只因為前些年,自身有病,長期沒有再行醫了。偶然的一次,駐村幹部到府走訪看見那個舊背包,就問它的來歷。在聽老李講完之後,駐村幹部鼓勵他不要放棄自己的老本行,不要丟棄自己的夢想,發揮自己的特長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或牲畜,同時,還可以創點收入,你何樂而不為呢?老李想到,如果不是黨的好政策,不是你們幫扶好幹部,我哪有今天的日子?我要在有生之年,做些有益的事。於是老李又重新幹起了老本行。環境變了、時代變了,技術也要提高。駐村幹部從農家書屋中找出有關農村日常病的防治、家禽預防與治療等書給他充電。不僅如此,他還利用電視、網路進行學習,不斷提高醫療技能。日常看病,只要群眾有需求,他任憑風吹雨打、酷暑嚴冬,隨叫隨到。農閒暇時間,他走村入戶,治療一些常見病。特別是近些年,村裏,種養加産業發展,畜禽養殖翻番,預防治療的任務更重了,他常常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過的十分充實。在帶給他人健康和快樂的同時,行醫每年也能創收3000-5000元。

伴隨著農村實施環境綜合整治,老李和老伴也自覺把屋裏屋外打掃一新,整理擺放整齊,養殖雞鴨的廢物也合理處置。他還主動寫申請,要求參加村環境整治工作,為全村環境變整潔乾淨發揮自己的餘力。由於他幹活認真賣力,不怕苦不怕累,駐村幹部和村幹部給他安排了公益崗位,負責道路維護和垃圾清運。他非常珍惜這份工作,不僅僅是因為每月能有400元左右的收入,還是覺得自己都70歲的人,還能為全村群眾日常生産生活提供美好的外在環境而感到自豪。與此同時,正是他認真負責有擔當,群眾威性高,他還被群眾推選為村民組組長,承擔更重的任務,發揮更大的作用,為群眾提供更多的服務。

當問及老李,脫貧攻堅的這幾年感受時,他感動不已,感慨萬千。他説,我早已穩定脫貧了,每年每人平均有一萬多元純收入,原來治病欠的錢也早都還清了,我們老兩口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我深深感到,扶貧必須先扶志和智。想當年,我曾一厥不振,對生活失去信心,是駐村幹部和村幹部幫我立志、樹信心、下決心,幫我指路子、拾技術、謀發展。要發展,必須要有文化知識和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現在黨的政策好,只要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擁有一技之長,不斷探索創新,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我相信,只要我們貧困戶自己不掉隊,一定都能夠如期實現穩定脫貧,我們村也一定能夠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目標。(張恒紡)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