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視頻】麗江寧蒗:小涼山學校用心用情做教育 為各族學生“拉齊”起跑線

時間:2019-06-24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尹曉

上午十點,小涼山學校的操場上,伴隨著歡快的少數民族樂曲,該校初中部的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手拉手跳起獨具特色的民族打跳舞,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充滿了整個校園。將民族團結與課間操結合起來,深入每個同學心中,這只是小涼山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精彩一筆。

小涼山學校位於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是當地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教育發展脫貧工作而著力打造的扶智工程。全校3334名學生中,少數民族學生有2831人,來自彝族、傈僳族、普米族、納西族等11個少數民族。從辦學之初,小涼山學校就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多的特點,並結合寧蒗縣是深度貧困縣的實際,確定了以民族團結進步為主線的辦學思路,按照培養雄鷹志向的人這一辦學目標,以走民族特色之路,辦人民滿意學校為辦學理念,把學校辦成管理規範、校風嚴正、教風嚴謹、學風濃厚的品牌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和教育扶貧工作均收穫了纍纍碩果。

民族團結之花 綻放美麗校園

青少年時期是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階段。小涼山學校一直把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定為學校的重點工作,將校園內外的宣傳陣地無縫對接,融入民族元素符號,使學校成為師生心靈交匯、精神融合的地方。

“除了課間操,學校還創建了民族文化長廊,開設彝文課、口弦等民族樂器興趣班.....”小涼山學校黨總支專職副書記楊繼華表示,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能使校園裏每一個角落都彰顯出民族風情,感受到民族氣息,讓學生認識到不同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同時把民族團結的意識深入每一位師生的心中。

走進校園,隨處可見民族團結創建工作帶來的濃郁氛圍。走廊上雕刻的巨幅彝族神話史詩《勒俄特伊》,用彝語和漢語向學生講述了古代彝族人民征服大自然的雄偉氣魄和不屈的鬥爭意志,兩邊懸挂著的名言警句,同樣用彝語和漢語進行講述。精心打造的民族文化長廊別具一格,清脆響亮的讀書聲不絕於耳……整個校園內充滿了濃濃的彝族風情,處處洋溢著向上、好學、文明、和諧的育才興學濃厚氛圍。

同時,為了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學校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外,還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和生源特點,開設了課外興趣活動小組。“在語數外、音體美等學科教學過程中,各學科教師都主動把民族團結進步內容,潛移默化的融入到組織教學、課中互動和課外作業完成之中。並且還開設了彝文課,讓學生接觸民族傳統文化。口弦課的設置,更能讓學生近距離了解這項快要失傳的民族樂器,對於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外在學校大型活動中,還採用雙語主持,主持人都身著民族服裝。這些活動為學校民族團結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環境。”楊繼華説,這些民族文化傳承活動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反響熱烈。

扶貧先扶智 精準出力“拔窮根”

寧蒗彝族自治縣是雲南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自2016年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對貧困人口進行安置搬遷。小涼山學校便位於寧蒗縣易地扶貧搬遷進城安置一期旁,3334名學生中有102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隨著辦學效益的提高,生源不斷增多,加之第三期易地搬遷戶的增加,在2019年9月後,將增加1000多名卡戶學生,學生人數將突破4000名。

“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針對易地扶貧搬遷子女較多的情況,學校通過切實落實好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做好貧困救助工作、控輟保學工作以及保證惠農資金落實到位等工作,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決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小涼山學校副校長佳日爾布介紹到。

據悉,針對建檔立卡戶寄宿生,小涼山學校給予了生活補助,並保證他們的補助能全額準確的落實到位,讓家庭貧困的孩子能夠安心讀書、讀得起書。同時,還落實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的營養改善計劃,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補助標準,為貧困學生提供營養改善計劃膳食補助,並落實好教科書一科一輔的免費發放政策,堅決杜絕亂收費和推薦教輔資料的行為。

“除以上措施,學校還通過狠抓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控輟保學工作,定期家訪及召開家校聯誼會等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規勸輟學學生重新返校。並確保不漏一戶貧困戶、不漏一個貧困生,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管理,最大程度地發揮各種教育扶貧資源的作用,確保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穩步實施。”佳日爾布介紹,學校還積極推動社會力量採取一對一的方式幫扶貧困學生,減少因學返貧現象發生,要認真遴選貧困戶貧困學生受助對象,積極和公益部門聯繫落實救助政策。

如此同時,由於部分寄宿生來自偏遠民族村落,年齡較小、自製能力差等問題,學校還重點培養學生自立能力和良好的習慣,引導他們生活中做到被褥折疊整齊、洗漱用品擺放有序、不亂扔垃圾等。“通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生活的習慣,讓他們回到家中也能影響到家人,從而改善家庭環境,提高生活品質。”佳日爾布説到。(尹曉)

(責任編輯:黃俊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924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