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村裏的特色産業多了,有機板栗,有茶葉,有七月菊、油牡丹,有中藥材,還有菌菇等等,産業發展起來了,村集體經濟也壯大起來,群眾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我們也想把原生態的特色産業做得更大更好哩!”常院村書記龔巧雲自豪地向來客介紹道。
走進常院村的菌菇大棚基地,原先的香菇大棚現在已是擴建到9個,培養菌菇種類除了香菇,又添了平菇、黑木耳等等,最稀奇的還是大棚負責人介紹的白木耳,現在正是菌菇大棚裏面的白木耳豐收期。白木耳,又名白毛木耳、雪耳,潤肺生津,養顏滋補,有勝於黑木耳的口感和銀耳的功效,素來也有“耳中之冠”的美稱。
“現在白木耳都長出來了,這可比黑木耳好呢!現採下來的白木耳市場價可以賣到一百六十多元左右,”大棚負責人楊晴激動地説著。
放眼望去,攀附在菌菇棒上的白木耳,一朵朵好似白玉一般,一個個爭著、搶著綻放著,在大棚主人的心裏也開出一朵朵花來。
2017年,退伍回村的楊晴租借了村裏擴建的9個大棚基地,並成立了“知恩農民合作社”。合作社由村裏的貧困戶貸款入股,同時也吸納了村裏10戶貧困戶就業。
2017年以來,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更好的帶動常院村貧困戶脫貧,常院村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加大了對村裏特色産業的扶持力度,在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的同時,更是帶領了全村向著脫貧致富的道路前進著。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