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安徽六安:傳承紅色基因 引領綠色發展

時間:2019-04-23來源 : 人民網作者 : 李家林

巍巍大別山下,滔滔“淠史杭”畔,清明時節,登臨六安市金寨紅軍廣場,記者的思緒一下子回到那激情昂揚的紅色歲月。

紅色基因是安徽六安最鮮明的精神底色。從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到新中國的成立,六安“30年紅旗不倒、30萬先烈捐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是紅軍的搖籃、蘇區的典範,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重要戰場、解放大軍戰略決戰的前進陣地,可謂“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3年前,也是在春光明媚的時節。習近平總書記于4月24日來到金寨縣時滿懷深情地説:“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紅色基因咋傳承?和平建設時期,這裡重整山河,建成新中國成立後的最大灌區——淠史杭,讓荒崗薄嶺變成千萬畝良田。改革攻堅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六安弘揚紅色精神,致力綠色振興,奮力推進新時代幸福六安建設。

英雄從未遠去,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愈久愈烈。

30萬先烈捐軀

每處烈士墓都有百姓守護

紅軍廣場依山而建,逐級登階,每一段臺階的數量各有不同,寓意著金寨縣為中國革命作出的不同貢獻——59級臺階,寓意著在金寨縣誕生的59位共和國開國將軍;10級臺階,寓意著革命戰爭年代金寨縣10萬青年參軍征戰,為國捐軀……

在10萬名金寨縣烈士中,有600多名紅軍戰士在85年前犧牲于烏鳳溝戰鬥。1934年12月3日淩晨,紅25軍82師800多人行至金寨縣長嶺鄉烏鳳溝時遭到伏擊,僅200多人突圍,師長周世覺陣亡。

鄭長林那時年僅13歲,親眼目睹了戰事的慘烈。鄭長林和山民們乘著夜色偷偷挖了幾個坑,將烈士們的遺體分別掩埋在烏鳳溝的幾處山坡上。從那以後,鄭家人和紅軍墓結了緣。從第一代守墓人鄭長林,到第二代守墓人鄭學才,然後是鄭以清、鄭為棟。85年間,鄭家4代接力守護著長眠在此的革命烈士。2002年,洪學智將軍回鄉省親時,得知了鄭家為紅軍義務守墓幾十載的事跡,提筆寫下“紅軍烈士墓”的碑名。

現在烏鳳溝的紅軍墓已廣為人知,常有人自發前來祭拜。2007年,這裡被金寨縣批准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當地政府在此建造金寨縣烏鳳溝革命烈士紀念園。

義守烈士墓的故事,在六安比比皆是、舉不勝舉。六安市金安區梁家衝黃克勝一家3代,義務守護無名烈士合葬墓近60年;霍山縣磨子潭鎮鄉民黃敦雲,義務清掃青楓嶺磨子潭戰鬥紀念碑25年……

“紅色基因已經融入這裡每一位百姓的血脈。”六安市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副主任蔣二明説,六安市有30萬先烈捐軀,每個村莊、每片山林都有先烈英勇戰鬥的足跡。蔣二明等黨史工作者走訪時發現,六安每處舊址遺跡都有老百姓自發在守護!

英雄的故事有口皆碑,紅色的印記隨處可見,這是紅色傳承最便捷的平臺、最真實的課堂。六安市委黨校副調研員、教務處副處長王曉峰説,六安開展“功能表式”和“訂單式”教學,教育內容和形式不斷創新,教育黨員幹部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住共産黨人的精神家園。

用紅色引領綠色發展

讓紅色更紅綠色更綠

六安裕安區蘇埠鎮橫排頭國家水利風景區,蘇家埠戰役紀念館與淠史杭工程展覽館隔路相望。

蘇家埠戰役,是“是建軍以來規模最大、繳獲最多、代價最小、戰果最好的一次空前大捷”。

“一支裝配較差的紅軍,何以戰勝裝備精良的敵人?”蔣二明説,這是因為紅軍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紅色基因來自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新中國成立後,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下,六安人民歷時14年,從1958年開始,在當時資金投入、技術保障遠遠不足的情況下,自力更生,頑強拼搏,以最高日上工人數80萬、累計4億工日的記錄,鑄就了新中國成立後建成的最大灌區——淠史杭。據測算,淠史杭共完成近六億立方米的土方工程,如圍成一米高寬的長堤,可繞地球十多圈。

為了修建淠史杭,六安30萬畝良田、30萬畝山場被淹沒,30萬群眾捨棄故土、移民搬遷,做出了巨大犧牲。

“當年累不累?是真累。當時苦不苦?是真苦。但如果你問我,現在後不後悔?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訴大家,我不後悔!”作為淠史杭工程的親歷者、建設者、見證者,年近90歲的“老水利”葛春華如是説。

淠史杭工程將荒山薄嶺塑造為“綠水青山”,黨的十八大以來,六安市正式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先後啟動六安茶谷、江淮果嶺和淠淮生態經濟帶等六大平臺建設。500里六安茶谷區域農戶年每人平均增收超過1200元,江淮果嶺區域農戶年每人平均增收約1500元,20多萬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

六安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漆學敏介紹,六安市現有兩個5A級景區、26個4A級景區,幾乎都與淠史杭灌區密切相關。僅去年,六安市接待遊客5394萬人次,其中紅色旅遊吸引遊客約18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20多億元。

傳承大別山紅色精神是精神動力,保護綠水青山是歷史職責,高品質發展則是根本要求。六安市走綠色振興發展之路,主要工作是打好三大攻堅戰:在脫貧攻堅戰方面,既要抓好脫貧攻堅,又要防止返貧;六安有保護大別山的責任,還要保護好水庫;要振興産業,産業振興是綠色振興的關鍵。綠色振興最終要落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如今的六安,浸潤在淠史杭的“人間天河”裏,實現了山、水、茶、果、藥、人的共生互融。

新擔當新作為投身新時代的奮鬥實踐

偉大的歷史、宏大的工程、不懈的奮鬥孕育了“堅貞忠誠、犧牲奉獻、一心為民、永跟黨走”的大別山精神。

投身新時代,新作為、新擔當是傳承紅色基因的直接體現。在2016年抗洪期間,六安市黨員、幹部帶領群眾全力抗洪,將災害損失降至最低,全力搶救家園,及時恢復生産,産生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們成為真正的“抗洪神器”。位於皖鄂兩省交界、大別山腹地的霍山縣太平畈鄉,由於電力、通訊全部中斷,鄉幹部立即採用手寫公文的形式,由工作人員冒著生命的危險,爬到山頭尋找手機信號,以照片形式向外界發出,向遠方的親人報告平安,誕生了被網友稱為“最有溫度的紅頭文件”:“你們在外無法聯繫家人親戚,十分擔憂……請各位放心、安心。暫無重大地質災害,無人員傷亡。”

近年來,六安深化大別山精神研究闡發,編纂出版《紅六安》等書籍;創作紅色文藝精品,《上將洪學智》熱播,電影《那條河》受邀參加了2018年中美電影節;守護紅色文化陣地,對境內各舊址維修保護;加強紅色教育傳承,引導黨員幹部群眾以榜樣為標桿,自覺傳承和踐行大別山精神。

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品牌打造好。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六安人民始終不忘初心、緊跟黨走、勇於奉獻。在新形勢下,六安市黨員幹部堅守初心,繼續彰顯紅色基因、倡導奉獻精神、砥礪頑強意志,始終對黨忠誠,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018年,全國有3萬多黨員前往六安金寨學習,1800萬遊客走進六安,親身感受老區人民的紅色情懷和時代風采,親眼見證皖西大地的發展變化和勃勃生機,讓大別山精神紅遍安徽、唱響華東、走向全國。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六安不斷開拓奮進,弘揚好紅色精神,確保六安老區與全國、全省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麗日晴空,站在六安金寨紅軍廣場最高處,極目遠眺,老區六安正像一幅新畫卷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924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