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一村一品”脫貧路 土地生金結碩果
發佈時間: 2016-02-26 16:03:09 |來源: 中安線上 | |責任編輯: 沈曄
闕店鄉轉水灣村:香椿種植成為貧困村的主導産業
香椿粉、香椿飲料、香椿醬......若不是親自試吃,竟不知有如此柔嫩獨特的口感。62歲的程壽康得知自己種的香椿製作成了新品,並準備向超市裏推廣時,樂得合不攏嘴。
自小在闕店鄉轉水灣村長大,和村裏其他的人一樣,程壽康早早就學會了傳統的板栗種植。“每逢秋季板栗成熟的季節,總有一大群人帶著竹竿打板栗。不過每次都會有人因為採摘板栗而受傷、摔倒、遭遇馬蜂,戳壞眼睛.....大家對板栗是又愛又恨。”程壽康回憶道。
如今,隨著板栗樹木的老化、人工費的增高以及産量的下降,越來越多的農戶無法在傳統的種植業上獲得豐厚的利潤。兩年前,精神失常的大兒子走失,妻子又經歷了一次大手術,程壽康一家更是雪上加霜。
“最早開始種植香椿時也很猶豫。但窮則思變,必須得想點法子。”程壽康在村裏免費獲得了紅油香椿的種子,並在自己地裏種植起了香椿。連續兩年的細心照顧,清明時節,一茬鮮嫩嫩的香椿給程康壽帶來了5000多元的收入, “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的,以往小販來村裏收購香椿總是壓低價格。”
原來,鄉轉水灣村專門成立了香椿種産售一條龍服務的合作社。2015年,合作社提前與合肥、六安等地批發市場、超市對接,並組織收購和銷售,一舉破解了過去小商販來村收購隨意壓價問題。
村裏香椿新品種的銷售很是成功,讓大夥看到了希望。轉水灣村黨支部書記王許介紹説,作為安徽美好鄉村示範點,香椿種植已成為該村的重點産業,今年香椿銷售實現了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大部分農戶增收1000元以上,群眾種植積極性逐漸高漲,為帶動扶貧做出了貢獻。預計今年年底全村種植香椿的面積超過1500畝。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除了給妻子買藥之外,程壽康還能有點結余。“明年還想多種幾畝香椿,等我攢夠了錢,我還是要把兒子找回來”,一家人又有了希望。
看到程壽康已從貧困線抽離出來,周圍的親戚朋友們也紛紛加入了種植香椿的行列。現在的程壽康儼然成為了大家種植香椿的“導師”。
其實,每一種農作物的種植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産量低、出産的香椿不合格是最早擺在程壽康面前的問題。好在村裏聘請了安徽農業大學的專家前來開展技術指導,“種植香椿要特別講究細節,育苗時候把握種植的密度是關鍵。”程壽康説,“如果種苗安排地太緊,將會使其不透風,減少香椿的光合作用,産量就會下降。”
“只要老百姓嘗到了甜頭,就會轉變思路、改變方向。種植香椿可以挖掘勞動者的自我能力,增強‘造血’功能。今後,我們還會在日光溫室香椿高産栽培模式、深加工産品研發及行銷等方面增加集體收入,幫助更多的群眾脫貧增收。”王許説。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