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對一年級語文課本古詩“開刀” 教委:換種方式教

發佈時間: 2014-08-27 13:30:44   |  來源: 央廣網   |   作者:欒紅 吳善陽   |  責任編輯: 君君

 

記者:其實家長們在家裏也會教孩子詩詞。

家長:如果這麼説,那麼加減法學校也不用教了。在學校教學的話,有一個強化弱化的過程,這些詩詞孩子都會,可能會弱化去背,學校強化去理解,去識字。改革者也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家長們沒有了解到他們的真實想法,但是也可能這個舉動比較簡單,沒有經過徵詢,才有了這樣的反響。

對此,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語文教研員薛峰解釋,在課本修訂之前,他們做了文獻研究、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努力把握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才對現行教材進行了一些調整。

薛峰:原來的教材這麼厚的話,現在只有三分之二不到一點,總的目的還是為學生減負,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讓孩子識了字以後,能夠自主地、自由地進入閱讀。

薛峰強調,現在只是改變了古詩的教學方法,原本古詩在教材中有所呈現,現在是用另外一種形式呈現古詩教學。

薛峰:古詩的學習是通過我們兩分鐘的預備鈴,兩分鐘課前準備,語文拓展課,語文機動時間,以學生聽錄音磁帶,或教師示範誦讀,由學生跟著誦讀的方式進行。古詩的學習既沒有識字、理解詩句意思的要求,更沒有抄寫、默寫的要求,而是引導學生在聽聽讀讀、誦誦的過程中積累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情感美、音韻美。上海始終重視古詩教育。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説,此次課本瘦身,不是簡單地加減法。

賈煒:不是加加減減的問題,不是課本沒有了,古詩就不教了。然後引起了一些聲音,説科學不科學,不是這樣的。古詩這一塊也是通過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也是適合孩子天性的教學方式。教材瘦身,教學政策也好,都體現了一種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是順天性而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按照上海教委的解釋,這次古詩退出一年級課本,並不意味著古詩就徹底的不教了,而是變換了一種教授形式。到底是不是這樣,相信在之後實際的教學當中會有所體現。雖然如此,這件事在昨天一經披露還是引發了很大的爭議。中國之聲的官方微網志昨天也對古詩詞退出語文課本發起了討論,很多網友都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

網友“阿志哥”的觀點是贊同取消,他説,一年級學古詩太早了,孩子們根本不懂課本上講的是什麼,還是先交一點現代文的,到了四五年級時再教古詩詞。

但是大多數網友則提出了相反的觀點。網友“劉榮軒1991”就不認同這樣的改變。他認為孩子小的時候並不是完全靠理解去學習知識,有時候灌輸也是一種方法,雖然會覺得古詩詞生硬,但在最容易接受知識的時候記住這些,會對以後有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網友“陳小柒Helen”也説,減負也不能從古詩詞下手啊,本就疏離古韻,再不強加熏陶,以後文言文就真的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網友“MMM”説:古詩詞乃語文精髓之一、且古詩詞的學習和興趣需要一個環境的培養和長時間地積累。取消古詩詞,説大了是對傳統文化繼承的破壞,簡單説則不利於孩子之後的語文學習。

 


     1   2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