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加分“瘦身” 起跑線回歸公平

發佈時間: 2014-06-05 15:05:47   |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作者:高靚 李淩 魏海政 陽錫葉 周仕敏 沈大雷   |  責任編輯: 君君

 

公平起跑,應該在哪畫線

高考加分,一頭連著優秀人才選拔,一頭連著公平底線的維護。對於擺脫了臃腫體態的加分,各方如何評價?這道起跑線究竟該怎麼畫,才能更加公正合理?爭論仍在繼續。

採訪中,各方人士普遍認可加分新政在促進公平方面的積極作用。大連市教育局考試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時接到過一些學生和家長的電話,對加分政策有贊成有反對,總體來説贊同的多一些,認為改革確實觸及到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相對原來更加公平。”北京一位學生家長認為,加分分值的調整只是一種手段,高考加分制度的透明化才是最根本的要素。

遼寧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學副校長劉景雨告訴記者,加分“瘦身”不僅有利於考生之間的公平競爭,也有利於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專門搞競賽的學校,每年靠競賽優勢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人數遙遙領先,對我們影響很大。新政之下,這條路不太好走了,學校不必再將過多的精力放在爭搶生源上,對於我們這樣潛心教育教學的學校是好事。”

不過,在對加分新政“點讚”的同時,爭議依然存在。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三班主任孫逵認為,高考加分和保送政策的變化,可能擋住了一些專項人才進入名牌大學的步伐。他舉例説,該校06屆學生潘立群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年度國際中學生創新成果展中,以可解決交通中色覺障礙的交通信號燈獲得“最佳國際項目獎”,然而在當年高考成績僅379分,要不是山東大學破格錄取,潘立群很難獲得深造機會。

近期媒體對“高中階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見義勇為”等加分規定的高度關注,也反映了當前社會輿論對高考加分政策還存在疑慮。在此次清理規範加分政策中,陸續有省份撤銷了“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等加分項,北京等地只是予以保留,並不存在“新增”一説。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的觀點頗具代表性。在他看來,“品德加分由於沒有專業的認定程式,可能存在運作空間。即便是公開透明,因為思想品德缺乏客觀判斷依據,需要長時間觀察,也很難做到評判公正”。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從事高考相關研究的學者周序則認為:“爭論反映了加分政策與當前社會追求極致公平的文化不相容。極致公平,就要求指標必須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且是通過自身努力能夠達到的。所以就出現了支援裸考、取消加分政策的聲音。而這種文化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社會誠信的缺失造成的。”


     1   2   3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