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展示小鎮動態 示範小鎮 政策研究 小鎮對話 産業經濟 品牌産品 節慶活動 旅遊文化

 

留住鄉愁 特色小鎮如何避免“千城一面”

發佈時間: 2017-04-26 |來源: 光明網 |作者: 邱曉琴 |責任編輯: 君君

一眼望盡昆明千年的“昆明之眼”、浪花裏飛出歡樂歌的哈爾濱大劇院、寓意騰飛和諧美好的杭州“城市之門”……一個個嶄新的或即將落成的地標性建築,扮靚了城市文化,是破局“千城一面”的有益嘗試。

終結“千城一面”格局,有哪些經驗可供借鑒?在城市設計中,如何留住鄉愁鄉思?網際網路時代,城市設計要體現哪些理念?一系列問題值得深思。

建設特色小鎮,為了“最美的生活”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為2017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做出重要部署:支援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市,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如今,一個個小鎮正在行動。

1078330635796244094.jpg

國際慢城江蘇高淳縣椏溪鎮(圖片來源於網路)

椏溪鎮是江蘇南京新型小城鎮之一,正值春暖花開時節,金燦燦的油菜花,依山而建的徽派建築,構成一副多彩鄉村風光圖。這座“國際慢城”,在慢旅遊帶動下,發展集觀光休閒、娛樂度假、生態農業為一體的農業綜合旅遊觀光景區。

“我們將從國家政策支撐角度入手,強化我們的産業,做強我們的基礎設施,傳承我們的文化,把椏溪國際慢城的慢文化品牌做得更好。”椏溪鎮鎮長陳亭接受採訪時提到。

從南京北上270多公里即到達宿遷,近年來,這個位於江蘇北部的千年名郡,堅持提升內涵、打造特色,加快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心城市核心地位日益凸顯,“衲田花海”世界聞名。

日前,為激發城市潛能,為市民營造“最美的生活”,宿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天琦來到北京,向國內外設計師發出邀約,希望通過設計競賽模式,讓大家參與到對宿遷城市發展的思考當中,尋求多種可能的可持續的城市發展策略。

除了打造美景,他更關注民生。他用“公廁的悖論”“收攤與收納”“從一窩蜂到一條線”“傢具與居家”四個故事,與大家分享了宿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的做法和經驗。他説,“以物育人、以物化人”的城市設計理念,是宿遷下一步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努力方向。

對於宿遷的未來,我們尚不知曉。但從競賽題目《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名片》的設計原則和設計類型已可以預見,衲田花海、山水綠廊等美景將高度融入當地歷史文化,為當地百姓留住更多鄉愁,公共空間的功能也將更加完備。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故土是每個人一生都離不開的精神家園,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眾多特色小鎮將進入大眾視野,國內外設計師們也將參與到規劃設計中來,讓我們的家鄉特色濃郁、環境更美、更宜居。正如住建部原副部長宋春華所説:“詩意不在遠方,詩意就在我們筆下。”

“網際網路+設計”,讓公共空間互聯共用

當前城市建設“千城一面”格局廣受詬病。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常務副院長孫一民認為,所謂的“千城一面”,是大家對規劃和設計的一種日益增強的不滿足、不滿意。但是在只有幾種屋頂樣式可供選擇的過去,人們卻從未感受到歷史城市的“千城一面”。

17927295_747960.jpg

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圖片來源於網路)

“從專業體系裏好像很難解釋出來,比如我們現在談到的‘千城一面’,其實我們當年的‘千城’都是‘一面’。”孫一民直言。那麼,在人們的期望值與日俱增的當下,如何才能破解“千城一面”難題?對此,孫一民談到了廣州琶洲新區的整體設計。

廣州琶洲新區的網際網路片區吸引了網際網路阿里巴巴、騰訊、唯品會等大型互洲新區聯網公司入駐。他們在這裡工作,在這裡生活。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間,兩條騎樓街格外亮眼,便利了交通,豐富了生活。

孫一民介紹説,騎樓街曾經遍佈廣州、福建、廣西、海南等地的大城市、小城鎮。“那個時候留下來的東西,今天全被大家津津樂道,也沒有人説那一種騎樓街又變成‘千城一面’。”在孫一民看來,騎樓街的設計尊重了氣候,滿足了包括交通在內的現代城市生活要求。

在網際網路時代,互聯互通已成為生活和工作的必須,也是城市設計的重要考量。東南大學建築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建築師張宇星介紹,當前,全球化已經發展到了實體空間、網際網路空間全球化同步發展的時代,這時一個城市在全球城市網路中的地位和角色,取決於其內在的價值被更多人分享的可能性。

“很多城市有強大的生産能力,GDP很高,也有很多消費産品,但是沒有人去,這在全球的城市網路裏,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公共城市,當然更不可能是一個全球城市。”張宇星稱,在全球化裏面,所有的城市都是平等的,創造一個城市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創造一些優秀的公共空間,更在於創造儘量多的共用空間。

他以宿遷為例談到,諸如“衲田花海”等一片漂亮的森林、田野固然重要,可以引起廣泛關注,但人們是否願意坐飛機、乘火車前來,並在這裡生活、工作,這才是更重要的。“在全球化時代,一張唯美的‘衲田花海’圖片已非常廉價,甚至是免費的。而真正的分享,是要到現場去參與空間的建構,甚至生活建構。(光明網記者 邱曉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