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特色小鎮做活富民大文章
近期,全國特色小鎮的創建如火如荼,已儼然成為我國城鎮規劃和建設的“網紅”,而江蘇省在全國該項工作中可謂泰山北斗。
2016年10月,住建部公佈了首批中國特色小鎮,這標誌著特色小鎮的建設與推廣已經進入到實際操作階段。在住建部公佈的第一批特色小鎮名單裏,江蘇7個鎮入選,位居榜單第二。在特色小鎮的倡導者李強任職江蘇省委書記半年來,全省特色小鎮建設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可圈可點。近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又印發了《關於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實施方案》,要求加快培育創建一批具有江蘇特點的特色小鎮,由此,江蘇各地又將掀起新一輪創建熱潮。那麼,江蘇省這一輪特色小鎮創建開局如何?創建工作又將給當地農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日前,中央電視臺記者崔紹影前往江蘇海安縣特色小鎮大公鎮進行了實地走訪。
海安大公鎮是江蘇省重點建設的以養殖為主的特色小鎮。提到特色小鎮建設帶來的實惠,當地養殖戶如數珍珠。“政府鼓勵我們農民養羊,又送給像我們這樣的特困戶很多羊羔,讓我們養羊,這幾年,我們靠養羊掙到錢了,日子也好過了,不用再依靠政府的幫助生活了。”大公鎮仲洋村的村民張英勇興奮的告訴記者。張英勇家是當地的特困戶,幾年前,唯一的女兒病故。老兩口帶著外孫一起生活,主要靠種地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自從養羊以後,老張收入逐年增長,生活狀況明顯改善。在仲洋村,像老張這樣通過養羊脫貧的村民還有很多,有些還辦起了智慧化程度較高的養羊場。記者又走訪了當地一家規模較大的養羊場,羊場創辦人小吳是一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小吳的羊場在當地小有名氣,不是因為他的大學生身份,更不是因為他的養羊場規模大,而是他與附近村民之間的“羊”故事,記者了解到,在當地政府的相關政策扶持下,小吳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每年都會給許多生活困難的家庭免費送羊羔,無償進行技術指導,等到羊出欄時再按市場價回收,以此帶動周邊村民養羊。小吳的這一舉動不僅幫助了很多困難群眾改善了生活狀況,也增強了村民養羊致富的信心。
(記者走訪養羊場)
大公鎮副鎮長王瑞華向記者介紹,近年來,大公鎮以點帶面,緊緊圍繞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目標,以構建和諧宜居美麗環境為抓手,積極發揮區域特色,注重培育山羊産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獲豐收。大公鎮擁有全國最大的山羊交易市場,是聞名省內外的山羊特色鎮。全鎮擁有養羊戶突破1萬戶,山羊年存欄10萬頭以上,年上市突破15萬頭,有萬頭羊場2家,5000頭羊場8家,千頭羊場30家,山羊産業的發展壯大極大地促進了大公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打造羊業特色小鎮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通過進一步走訪,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地傳承“羊”文化,做大做強羊産業,把大公鎮打造成為國內聞名的羊業特色小鎮,當地政府可謂是做足了“羊”文章。目前大公鎮正加大政策支援,注重培育典型,堅持科學養殖,推行規模養殖等做法進一步做大做強羊産業。十三五”期間,大公鎮將不斷發展分散戶養羊,積極鼓勵扶持規模羊場建設,充分發揮山羊産業特色優勢,全力推進羊産業大發展,向羊出欄20萬頭目標奮力衝刺。另外,該鎮還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尋求科技合作,拓寬渠道,打開市場,進一步做大做強山羊産業。
(大公鎮羊交易市場)
(大公鎮羊交易市場)
通過走訪,記者發現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領軍,海安大公鎮的養殖業只是江蘇省特色小鎮建設的一個縮影。可以説是江蘇省的特色小鎮建設做活了“富農”的大文章。如被譽為“中國蠶絲之鄉”的蘇州吳江區震澤鎮養蠶業,有著“國際慢城”之稱的高淳區椏溪鎮的鄉村旅遊等,正是這些風格各異、活力四射的農村小鎮匯成了江蘇省特色小鎮發展的洪流。
關於特色小鎮建設的意義,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作了如下解讀:通過産業發展,增強小鎮吸納周邊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的能力,從而帶動農村發展。通過特色小鎮的創建,有效帶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這一點,江蘇省海安縣大公鎮作了較好的詮釋。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基礎,習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我們希望更多的農民能享受到這場創建活動帶來的福利,也希望通過特色小鎮的創建實現習總書記對建設 “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熱切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