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營養與零食雙向奔赴 功能性軟糖迎來健康新食尚

時間:2024-05-21來源 : 中國食品報作者 : 佚名

在全球健康意識日益增強的背景下,消費者對於營養豐富的軟糖補充方式的需求正在不斷上升,尤其是功能性軟糖逐漸受到大眾的青睞。根據博思數據發佈的《2024-2030年中國功能性軟糖市場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功能性軟糖市場發展勢頭強勁,從2014年的32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40億元。預計未來幾年,隨著消費者對功能性軟糖的認知度不斷提高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軟糖拓寬消費場景

功能食品的劑型不斷創新,是基於多元化消費場景的拓展以及“養生”人群更加年輕化的發展趨勢。消費需求發生變化,豐富的産品形態可以大幅拓寬消費場景。

艾瑞諮詢發佈的《功能性零食産品創新趨勢觀察》報告顯示,年輕人喜歡邊玩邊養生,對於“好玩”有較高的期待。同時,這些消費者也願意為功能性零食食用方便、效果好、便攜等優點買單。為滿足消費者既要成分又要體驗的需求,營養保健品整體向著輕養生、劑型零食化的方向發展。其中,軟糖劑型是表現最亮眼的劑型。

在某電商平臺上,通過搜索“功能性軟糖”,即刻跳出各種不同功能、價格區間跨越不小的産品,有藍莓葉黃素軟糖、益生菌營養小熊軟糖、膠原蛋白軟糖、煙酰胺美白軟糖等。相比傳統的糖果,軟糖劑型的“零食感”更高,且易於吞咽,便捷性也很高。多數品牌採用獨立包裝,造型更是可愛,有各種小動物形狀,社交屬性強。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伍佩英錶示,軟糖是常見零食,將營養素加入其中,升級換代成功能性零食,可能更符合時下的消費場景與消費需求。當下年輕人生活節奏快,追求高效率和即時享受,在養生上同樣如此。相較于傳統需要蒸、煮、燉、熬才能食用的養生食材,或製成膠囊、粉劑難以下咽的保健食品,年輕人更青睞看上去好看、吃上去美味的功能性零食。

産品創新向差異化方向發展

隨著功能性糖果、營養糖果等細分産品的異軍突起,糖果行業呈現出嶄新的活力,糖果消費需求也在逐漸回暖。近兩年,軟糖市場升級趨勢乍顯,産品概念從兒童營養補給、預防保健到風味縱享、個性獵奇,再向社交載體、情緒體驗等多個方向蔓延,創新靈感源源不斷且愈發新穎。從曾經的“談糖色變”,到如今成為健康營養與創意的新載體,各相關企業佈局謀篇,競爭激烈。

早在幾年前,湯臣倍健就推出YEP系列,其中有膠原蛋白軟糖。華潤三九集團在2021年3月上線功能性軟糖新品牌。部分原料企業比如玻尿酸原料企業華熙生物推出含有玻尿酸的多款軟糖産品。深圳市金多多食品集團旗下品牌聚焦營養糖果,生産以活性益生菌軟糖和營養素軟糖為代表的産品。高露潔專門定制生産3D列印維生素軟糖的品牌推出了一系列個性化口腔健康軟糖,將創新、功能、個性、營養融于一體。

業內人士表示,從配方成分看,軟糖産品的開發正在向著差異化的方向發展。以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軟糖産品來看,面向細分健康方向的軟糖,添加益生菌、褪黑素、膠原蛋白、玻尿酸、葉黃素、葉黃素酯、玉米黃質等具有高認知度的原料成分,能夠幫助企業快速打入市場,但同時也加速了整個市場中産品同質化的競爭局面。

未來産品更強調健康性

為重塑大眾對糖果的刻板印象,不少糖果品牌主動向健康化轉型,以功能性為突破口,推出營養功能價值更高的産品,進而推動糖果品類從單一定位向個性化、多元化定位轉型。

功能性軟糖雖然做成零食的樣子,但畢竟添加了營養素,因此食用前要查看説明書,在推薦的安全劑量內使用,不能擅自調整劑量。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公室主任、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藥學部主任李智平表示,功能性食品不同於藥品有嚴格的臨試驗及審批程式,若消費者不考慮添加營養素的“劑量”盲目食用,有一定風險。比如褪黑素軟糖等,服用過量就會産生一定副作用。

功能性軟糖依舊無法脫離“糖”,除了在功能化方面增加吸引力之外,還要在健康化、多樣化等方面進一步做出突破。在健康化方面,低糖或無糖可能會對消費者更加友好,也符合當下的“無糖趨勢”。在多樣化方面,大多數品牌推出的産品以助眠、控卡等為主,不僅在原料與配方上同質化,而且在口味上也很相似。對此可能需要更豐富的營養成分出現在功能性軟糖配方中,品牌也要加強自身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來看,我國功能性軟糖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未來行業發展潛力較大。隨著消費者健康保健意識增強以及保健食品零食化發展趨勢顯現,功能性軟糖市場迎來了良好發展時機。功能性軟糖市場已經吸引了較多品牌進入,在面對來自眾多其他同類品牌的競爭時,未來具備品牌力和研發壁壘的産品或許才能留存市場。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