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伊利股份(600887.SH)發佈2017年年報,公司營收和利潤雙雙保持快速增長,其中營收逼近700億大關,利潤突破60億大關,伊利股份繼續穩坐乳業龍頭老大的位置。2017年營業收入持續行業第一、凈利潤持續行業第一、綜合市場佔有率持續行業第一,消費者滲透率持續行業第一、凈資産收益率持續全球乳業第一,離“五強”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本文將以伊利2017年年報財務數據為基礎,對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幾個核心問題展開針對性分析,以探究伊利未來的長期可持續成長能力。
盈利品質分析:結構顯著改善盈利能力領先
伊利2017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680.58億元,同比增長12.29%;實現歸屬股東利潤60.03億元。
伊利扣非後的利潤達到了53.28億元,增長達到了17.7%,這表明伊利的盈利結構在持續改善和優化:2016年伊利56.69億元凈利潤中,一次性損益總額達11.35億元,佔比達到了20.02%,其主營業務實際貢獻的利潤只佔公司凈利潤的80%左右;而2017年的60.03億元凈利潤中,非經常性損益只有6.73億元,佔比下降到了11.22%,這意味著,伊利2017年主營業務貢獻的利潤佔其凈利潤的比例已經達到了89%。
資深乳業專家宋亮指出,一般而言,扣非後利潤代表了一家上市公司真實的持續自我造血能力,與2016年相比,伊利2017年主營業務直接貢獻的盈利佔比正在大幅提升,盈利結構的這一積極變化意味著伊利可持續性成長能力更強。
此外,從現金流指標來看,伊利2017年的經營性凈現金流達到了70億元,同時,報告期內伊利的總凈現金流呈現出了75.45億元的凈流入,兩項指標均超出了其60億元的凈利潤規模,這意味著伊利2017年的凈利潤具有極高的含金量。
與此同時,得益於品牌溢價優勢,伊利的整體毛利潤率水準依然持續強勁。伊利2017年680.58億元的主營業務總收入中,主營業務成本為423.62億元,據此計算,伊利2017年的主營業務整體毛利潤率高達37.29%,與2016年同期的37.94%相比保持穩定。與之相比,同行業內的蒙牛乳業2017年的整體毛利潤率只有35.21%,光明乳業的2017年整體毛利潤率只有33.31%。
從行業橫向對外不難發現,伊利在乳製品行業內不僅營收規模最大,其整體産品毛利潤率也顯著高於主要競爭對手2-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每100億的營收中,伊利的毛利潤將比同行對手多出2-4億元的利潤,這對於營收數百億的伊利而言,是個重大優勢,資深乳業專家陳渝表示。
運營效率分析:精細化管理出效率
除了利潤結構改善、毛利潤率水準高於同行之外,伊利的整體運營效率更高,絕對領先同行。
伊利2017年的營業總收入增長了12.29%,但其主要成本的增長速度卻顯著小于公司營收規模擴張的幅度。2017年,伊利的銷售費用141.14億元增長到155.22億元,增幅只有9.98%;同時,報告期內,伊利的管理費用只有33.17億元,較2016年的34.57億元反而減少了4.05%。
在銷售成本只增長不到10%,同時管理成本還下降了4%的情況下,伊利卻驅動了12%的營收增長,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指出,這顯示出了伊利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高效的運營效率。
伊利2017年實現608.58億元營業總收入同時,其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取得的現金流達到了757億元,顯示其産品銷售過程中非常強大的賬期管理能力,銷售能夠及時完成資金回籠,有效地控制了壞賬風險(其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相加只有9.5億元,只佔其營收的1.4%)的同時,加快了資金週轉能力並提高了資金效率。這種資金效率的提升,極大地降低了伊利的財務費用,2017年,在整體負債規模高達240.6億元的情況下,伊利的財務費用卻只有1.13億元。財務杠桿的高效利用,除了通過銷售渠道的優化管理縮減賬期加快資金回籠之外,供應鏈的有效管理同樣重要。2017年,伊利的應付款項(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合計85.8億元,遠高於其9.5億元的應收款項(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顯示出其對渠道和供應鏈的強大把控能力。沈萌指出,伊利借其在供應商和渠道商中的強勢地位,實現了很好的財務杠桿管理,降低了財務成本。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伊利截至2017年的存貨只有46.39億元,而按照伊利去年主營收入計算,其平均每月的營收達到了56.72億元。結合過往的季報來看,伊利的存貨一般都不足一個月的銷量,這也表明其産品生産管理效率處於較高水準。
成長潛力分析:對外擴張潛能待釋放
對於伊利而言,在鞏固了國內的領先地位之後,下一步目標是全球乳業五強,而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最快的方式,就是通過行業上下游的並購來做大伊利的産業鏈版圖,實現全球化佈局。因此,伊利的並購潛力也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要指標。
截至2017年底,伊利公司賬上的現金儲備額高達207.55億元,而同期伊利的凈資産規模也只有251.01億元,現金佔其凈資産比例奇高,表明伊利擁有十分強悍的對外支付能力。
同時,截至2017年底,伊利總資産規模490.3億元,總負債規模240.6億元,其資産負債率為49.07%,處於較低水準,表明伊利未來的資産負債規模仍有較大的擴張空間。
宋亮表示,對於一般一兩百億規模的行業上下游並購,伊利完全無需融資,其自身的現金儲備就足以直接支付;對於規模更大的並購項目,伊利也可以通過發債或向銀行貸款的方式來籌措資金;對於更大規模的超級並購,伊利可以尋求增發新股的方式來籌措資金。
“如今的伊利年報財務數據顯示出了十分強大的對外並購潛力,若未來戰略發展方面有並購需求,伊利將能十分輕鬆應對。因此,不排除伊利的管理層可能會利用並購工具,來進行乳業上下游的資源整合甚至全球化佈局的可能。”沈萌説。
2018年,伊利年報顯示預期營收770億,但是以伊利表現優異的2017年年報來看,業內認為,其五強千億的目標將有望儘快實現。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