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直播購物成為人們重要的購物方式之一,消費者動動手指就能買到心儀的商品,但其中也存在不少交易陷阱,尤其是翡翠等難以衡量價格的商品,若産生糾紛,消費者權益往往難以保障。4月23日,江蘇省連雲港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介紹了近期處理的直播購買A類翡翠手鐲遇假貨、假證書的投訴案例。
消費者楊女士在微信視頻號“美翠坊8899”的直播間花費1500元購買了一隻翡翠手鐲。購買時,商家在直播間用一張紙寫明“天然翡翠手鐲源頭 A貨翡翠手鐲有證書全國復檢”,在介紹産品時也表示,該手鐲是緬甸翡翠A貨,有鑒定證書,支援全國復檢,楊女士便放心地購買了。
收到貨後,楊女士發現手鐲做工粗糙,並不像是A貨翡翠,便向一家鑒定中心諮詢。經初步檢測,鑒定中心告知手鐲是B+C貨。楊女士向商家反映,商家卻仍堅持回復手鐲是A貨。為了弄清手鐲的等級,楊女士委託國家珠寶玉石品質檢驗檢測中心對手鐲進行鑒定。鑒定結果顯示:翡翠(處理)手鐲,經過染色、漂白、充填處理。楊女士多次聯繫商家處理未果,遂投訴至連雲港市消保委。
連雲港市消保委投訴部主任單曉生指出,根據消費者提供的證據,商家交付的翡翠手鐲並非承諾的A貨翡翠手鐲,應承擔退貨義務和産品鑒定費。經調解,商家同意退款。
“這起投訴中,商家以‘天然翡翠手鐲源頭’‘有證書’‘支援全國復檢’等説法進行宣傳,讓消費者放鬆戒備,實際上卻以次充好,以假證書欺騙消費者購買了等級低的翡翠手鐲。”連雲港市消保委秘書長徐浩表示,翡翠業內講究種差一分、價差十倍,在直播間卻演變成了燈差一分、價差百倍,再加上假證書“作證”,消費者不僅難以知曉自己購買的翡翠飾品真實等級,而且長期佩戴經過漂白、浸蠟、染色的翡翠飾品還對人身體有害。目前,一些市場上只要幾元錢就能買到翡翠鑒定證書,正是這些廉價且不知真假的“鑒定證書”讓不少消費者遭受損失。
連雲港市消保委提醒廣大消費者,珠寶玉石鑒定證書上經常見到的有CMA、CAL、CNAS3種標誌。消費者首先可以登錄全國認證認可資訊公共服務平臺,點擊資質認定機構欄目,查詢出具鑒定證書的機構是否存在;其次,進入該出證機構官方網站查詢證書是否存在;最後,觀察證書重點內容是否齊全,比如是否有CMA標識和防偽標識、印章是否清晰完整、機構地址及聯繫電話等是否齊備、檢驗人員簽名是否清晰可辨認等。特別要注意的是,手工填寫的鑒定證書不具備任何參考價值。(薛晶晶)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