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警方披露利用“AI換臉”等技術實施詐騙的案例,新技術發展的安全隱患引發廣泛關注。
生成式AI技術的快速發展,讓人們眼見也未必為實。不法分子借助智慧AI換臉和擬聲技術,融合他人面孔和聲音、製造虛假圖像和音視頻,就可倣冒他人身份,輕鬆實現遠端視頻詐騙,給群眾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
對於公眾而言,提高反詐防範意識,保護好個人資訊是關鍵。應儘量避免在社交賬戶上過多暴露人臉、聲音、位置等資訊,及時登出不用的網路賬號等。涉及轉賬交易等行為時,務必通過多渠道核實確認,不輕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手機驗證碼等資訊。
技術發展帶來的問題,還要靠發展技術來解決。AI偽造後的通話和視頻雖然能夠逼真地模倣人物的語言和行為,但仍存在破綻。例如眨眼頻率過低、面部表情較為單一、唇形不匹配、手部動作僵硬等。要加快相關技術研發,開發更為先進的反詐系統,利用大數據與機器學習演算法來識別和攔截詐騙資訊,以AI反制AI。
預防和懲治AI詐騙還需多方聯動,形成打擊治理合力。監管部門要持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AI技術的合法使用範圍和禁止事項,為打擊利用AI進行的犯罪活動提供更充分的法律依據。要統籌各方力量實現監管,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形成威懾。此外,還要在全社會加強宣傳力度,普及網路安全知識,增強個人資訊保護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引導AI等新興技術向上向善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丹丹)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