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財富。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下降,很多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都非常重視保健養生。一些商家“瞄準”老年人對健康的迫切需求,動起“歪心思”,伸出詐騙之手。
今年1月,一起涉及全國25個省、206家經銷商的養老詐騙案引發廣泛關注。據媒體報道,每盒成本僅為14.6元的澱粉丸,經過包裝設計,搖身一變成為不法分子口中的慢病奇方“863復活丹”,以1000元至6980元不等的高價兜售,受害人多為老年人。因案情重大、涉及面廣,該案被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列為“雙督辦”案件。
打著保健品旗號“坑老”的事件頻頻發生,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等手段欺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優化消費環境,開展‘消費促進年’活動,實施‘放心消費行動’,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對於子女來説,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父母擦亮雙眼,遠離“坑老”陷阱。
如何一眼辨認保健品真偽?
面對花樣百齣的保健品騙局,首先需要讓家中老人了解,保健品在官方的定義是什麼。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保健食品》(GB16740-2014)的定義,聲稱並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産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即為保健食品。
需要強調的是,大家日常提及的保健品,其實在官方稱謂中叫做“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如果聽到售賣人員拿著保健品説療效,就是騙人的。記者梳理髮現,在人民網“人民投訴”平臺,也曾接到過各種有關“坑老”投訴。
如何幫助老人一眼認定保健品真偽?可以讓他們在購買時認准保健品專屬標誌——“藍帽子”,並嚴格按照説明書的要求使用。
保健品可以替代藥品嗎?
保健品替代藥品,這是完全錯誤的觀點。保健食品可以調節、增加人體的某些機能,像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藥物的前提下,選用一些保健食品輔助治療。
選擇保健食品也需對症,一定要根據身體所需,最好有醫生的診斷建議。如果以保健品替代藥物的治療作用,擅自停用常用藥,輕則病情加重,重則危及生命。
此外,對於不法分子常見的保健品推銷話術,也應提醒老人提高警惕:
——“迅速起效”。如果服用保健品後效果顯著,可能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了藥品成分,需要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治療多種疾病”。保健品只能起到保健和輔助治療作用,無法治療疾病,更不能治療多種疾病。
——“徹底治愈某種慢性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在醫學界至今尚未完全攻克,不可能通過保健品徹底治愈。
——“純天然成分”。有些保健品雖然含有純天然成分,但是可能含量比較低。此外,“純天然”也不意味著無毒和有效。因此,消費者要理性看待。
——“最新技術、最高科學”。如果看到含有“最新”“最高”等絕對化用語的廣告時,也要提高警惕,因為該類用語在保健品廣告中不得出現。此外,保健品廣告中也不得使用“祖傳秘方”等內容。
不法分子詐騙有哪些常用套路?
“包治百病”“養生講座”“免費體驗”……生活中老年人經常會遇到一些打著各種旗號的推銷套路,下面這些都可以講給老人聽聽。
套路一,打著“祖傳秘方”“包治百病”旗號的“遊醫”;套路二,廣告明星及所謂“神醫”“專家”推薦的保健食品;套路三,推銷人員通過免費贈禮、溫情麻痹、親情拉攏等形式“送溫暖”;套路四,採取“試吃試用”方式的銷售保健食品;套路五,一些打著“某某組織”或者“國家補貼”等名頭的保健産品等。
套路和欺騙始終會存在。作為子女,不僅需要幫助老年人學習如何正確購買和使用保健品,還應當教給他們免受虛假騙局侵害的方法。同時,更要給予他們足夠的精神關懷,幫助他們遠離各種“送溫暖”陷阱,擁有更加充實、快樂、安全的晚年生活。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