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審批易搞定師資來源雜 千億元早教市場豈容“雜草叢生”

時間:2019-01-23來源 : 新民晚報作者 : 王蔚

審批易搞定 師資來源雜 課程多噱頭

千億元早教市場豈容“雜草叢生”

“你家小囡在學什麼?”“英語學了嗎?”“拼音學得怎麼樣?”“字識了多少?”……寒假來臨,不少幼兒園的小寶寶們又被家長趕往了一個個學前教育機構,尤其是那些今秋即將升小學的孩子,更是要利用這個假期為升學“衝一衝”。

早教市場持續生意興隆,小學推行“零起點”教育真的那麼難嗎?

娃娃報班“多買多送”

成山路上一家商業中心裏開了好多培訓班。殷女士給女兒桃桃報了一堆班,“幼升小衝刺班”是一週學兩次,週五綜合班是偏語文的,週日思維班是偏數學的,一次90分鐘,從去年就開始學了,一年的學費是17200元。此外,桃桃還要趕到張江的金科路去上英語課,排在週四和週日,每次兩小時,一年的學費共21700元。“孩子喜歡畫畫,跟著班上的一個同學一起去一個私人家教學畫,每週一次,每次90分鐘,報了40節課,3200元。”殷女士對女兒的學習賬本記得很清楚,“樂高是從三歲開始學的,在楊高路上的一家機構,現在已經學到了樂高編程初級,當初看到這門課是‘多買多送’,就一下子報了三年的班,還有89次課要學呢,要拖到孩子入小學了,中途是不能退出的,就混著吧。”殷女士接著説,去年暑假裏給孩子報了一個拼音班、一個看圖説話班呢,都是一個月的課程,總計8000元左右,這個寒假報的是兩周的全天班,學自然拼讀,學費2800元。殷女士坦言,報寒假班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不讓孩子在家裏成天看電視,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住,不如去上個全托班,還能學到點知識。

孟女士在本市一家公辦一級幼兒園當教師,今年正好自家娃也要幼升小了,於是就在寒假裏給女兒報了好幾門課,但和其他孩子比還算少的。週二學英語,1個半小時,70元一節課,是在小機構裏學,算是很便宜的;週三學舞蹈,1個半小時,1200元一學期;週五學鋼琴,每次150元,也是低價;週六上幼小銜接班,1個半小時,80元一節課。“如果等孩子到了大班才想到去報班,那肯定晚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必須從小抓起。比如,我現在帶的小班,30來個孩子都是三足歲出頭,在機構裏學啟蒙英語的有10多個人,學畫畫拼圖的也有十幾個,好像沒幾個人不報班的。”她説。

進入小學先要“糾錯”

機構裏真能學到些什麼知識呢?幼升小銜接班之類的,所教的內容,真的符合小學正規學習的需要嗎?

真如文英小學曹老師舉了一個例子。在有些機構裏學了拼音的孩子,會出現“韻母不帶調、聲母帶調”等拼讀不規範的情況;拼音字母的寫法也不規範,如,“ɑ”的正確寫法是“半圓加豎”,而在機構裏學了半拉子的孩子卻會寫成“半圓加朝上的小尾巴”;有的孩子雖然會寫一些常用字,但不按照筆順規則寫,比如“國”字,應該按照“由外往裏寫”的順序來,但機構老師往往只要看到孩子的字寫“對”了就行。“再拿算術來説,有些機構只會教小朋友刷題,不跟他們講其中的算理,題目做多了,小朋友就失去了學數學的興趣。等到入了小學,有些小朋友認為自己在外面機構裏面好像聽過差不多的題目,就覺得什麼都會了,其實還只是一知半解稀裏糊塗,結果卻弄得聽課效率很低,這對他們學好知識絕對是弊大於利。”曹老師説。

中遠實驗學校三年級組長張麗老師説,機構是營利單位,他們抓做題是強項,但班級管理、習慣培養卻是弱項。有些孩子在機構裏待了一年、兩年,上課做小動作、隨意插嘴,甚至隨意走動,做作業也不講書面整潔,這樣一些不好的行為在機構裏往往得不到及時制止,有些機構還將此作為孩子“有個性”“性格開放”的表現加以表揚,這種聽課習慣一旦養成了,到了小學裏老師們就要花好幾年才能完全幫孩子糾正過來。還有,機構裏的數學主要是培養應試能力,不太注重數學概念教學的循序漸進,以至於有些孩子概念都沒弄清,但“套公式”倒學會了,自認為可以做得出題目了,家長也只重視一個卷面“成績”,結果,孩子對基本的數學概念卻認識模糊,對有的問題更是一問三不知。要知道,對教一年級的老師來説,有時情願孩子是一張白紙,這樣可以教他們從建立正確的學習習慣、正確的知識概念開始學起,這比“糾錯式”教學要更有利於孩子們的進步。

不必盲目大量識字

孟女士説:“至少我帶的上一屆大班裏,八成以上的孩子都有過在外面機構裏上課的經歷,學拼音、學數學是兩大‘主課’,報這兩個班的孩子最多,其次是學畫畫。許多孩子進小學的識字量就早已超過了小學一年級的大綱要求。”

2017年開始使用的統編一年級語文教材中,識字量已從原來滬教版的400字減少到300字,寫字表也只列了100個字。不少家長對此頗感焦慮,小學生入學前應該識多少字為宜?“零起點”的孩子會不會追趕不上別人家的孩子?在近日由華東師範大學語文教育研究中心、《中文自修》等舉辦的上海市小學生“美麗漢字小達人”大賽上,這些也成為專家熱議的話題。據活動組委會對近5000名小學生和家長的調查,近四分之一的孩子在入學前認識的漢字就已經超過了1600個,而整個小學階段要求的識字量也只不過2500個字;另有超過六成的家長認為,現在讀的課本中漢字教學量“偏少了,需要自己學更多”。華東師大中文系副教授趙志偉認為,學習漢字要扎紮實實地一步步來,寫字、認字、查字典、積累詞彙,一步都不能漏,不能還沒站直就要走,還不會走就要跑。根據2018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二年級的小學生只需“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針對不少家長盲目要求孩子在入學前大量識字的問題,華東師大附屬小學江遠沁老師説:“不需要過度關注學齡前孩子的識字量,家長們要遵循識字規律,注重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習慣。”

青浦區實驗小學校長徐峰説,幼升小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儲備,而是心理上的準備,也包括作息時間的調整與適應,還有就是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證明,在課堂上願意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學習能力普遍比較強,而這個表達能力是需要從幼兒抓起的,這比識多少字、會多少算術題都重要。

辦機構需專業認證

據統計,2015年時我國早教市場規模就達500億元,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行,預估到2020年全國早教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然而,這個龐大的市場卻也是雜草叢生。“審批易搞定、師資來源雜、課程多噱頭”,這是坊間對目前一些早教機構的評價。對於早教培訓機構,目前尚未規定誰來審批,基本上是通過市場監管部門註冊,而不是教育部門審批,導致這類機構的師資水準、課程設置、教學品質存在著“多頭管理”或無人管理的狀況。有些早教機構設置的嬰兒感覺統合訓練、幼兒球類訓練等,其師資配備、課程內容等,還要涉及衛生、體育等領域,不是教育一家職能部門能夠管轄的。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提出,有必要建立早教機構培訓服務的專業認證體系,並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認證,這將便於消費者理性選擇。

再看課程內容。本市一家早教機構開設了0至2歲半孩子的口語課,宣稱“啟蒙口語,培養傾聽習慣”。其實,幼教專家認為,襁褓中的嬰兒主要的傾聽對象應該是自己的父母和親人,而不是來自於“集體性訓練”,傾聽的過程也是一個親子的過程,這對孩子親近母語十分有利。讓別人來給還咬著奶嘴的寶寶“啟蒙”聽和説,這是很荒謬的事。

這個寒假也是機構“幼升小輔導”的旺季。比如,有一家機構傳授的內容就包括了近五年民辦小學招生“實戰題大全”、面談技巧模擬訓練、如何擇校,以及“牛娃”是怎麼養成的等。這些所謂的“應試”技巧,實則與教育部門倡導的就近入學、小學“零起點”教育背道而馳。

記|者|手|記

監管有標準 服務有品質

早教的年齡越來越小?還離不開奶瓶的孩子要去報班上課?剛剛牙牙學語的孩子要學雙語?筆還握不住的孩子已開始學繪畫?3歲的孩子也已開始學“經濟學”?甚至幼升小都要反覆“刷題”?這都是真實發生的事情,特別是在眼下的寒假裏,與其説是家長有些瘋狂,莫如説是培訓機構的忽悠本領實在太大。

我國目前約有1.13億名0至6歲孩童。為他們提供科學的保育和教育,是億萬家庭的期盼和需要。

去年11月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黨和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重大民生工程,關係億萬兒童健康成長,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黨和國家事業未來。

所謂上千億元的早教市場,不得不承認其中有相當多的剛需成分,但更肩負著公益責任。建立幼有所育的服務體系,就必須進一步發揮政府作用,保障服務體系主管有部門、發展有方向、政策有支援、監管有標準、服務有品質。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這個道理,所有的早教機構都沒有置之不理的理由。(首席記者  王蔚

(責任編輯:君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924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