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數以億計的微信平臺,不僅中英文版出行訂票價格有異,各種默認消費選項也悄無聲息地從您口袋裏掏錢。剛為搶到票而歡喜,一個不留神,票價可能就被線上購買火車票、機票的平臺“漲了”三四成。
無奈:捆綁搭售套路深
趕在五一小長假前,市民佟先生打算買張4月28日去天津的火車票。打開微信裏同程藝龍的火車票選項,他發現只剩8:08發車的二等座票了。也顧不上細看,佟先生忙不迭地填好購票人資訊,打算趕緊付款。然而,付款頁面本應該顯示54.5元的車票,卻加價22元達到76.5元,漲幅足有四成多。
為何會這樣?記者發現,購票頁面排列著“旅行意外險”“一元免單”“退改無憂”三個選項。其中只有第三項被後臺默認勾選,乘客需支付2元/人。
剩下多出的20元到底是在哪被扣掉的?記者逐一點開後發現,名為“優選服務”的一欄並沒有與其他選項設為同樣的可勾選格式,只是寫著“贈28元漢堡王餐食”的字樣。但點進子頁面後卻發現所謂“贈28元漢堡王餐食”不過是項“高速出票”服務,要支付20元/人。
與之類似,消費者如果買一張5月2日10:34從大連回北京的車票,二等座價格是261元,可進了預訂頁面,價格卻變成了299元。除了被默認勾選8元的“退改無憂”服務,“優選服務”又換湯不換藥地寫著“獲贈65元酒店券”的字樣。不過點擊進去則顯示是項“極速出票”服務,要額外支付30元/人。
驚訝:中英文微信購票差異大
在微信裏面買火車票被加價搭售,更令人想不到的是,相關“待遇”竟然還中英文版有異。
最近上班族韓莉意外發現,用微信的中英文版訂票價格不同,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作為一枚“骨灰級”的美劇迷,韓莉的手機一直用的是英文系統。上週末她跟好友約定去杭州出遊,從北京南站到杭州東站選擇同一列高鐵。韓莉通過微信英文版購票後,二等座的支付頁面顯示價格為538.5元。然而,韓莉的好友用微信中文版購票時,價格卻是597.5元。除了默認勾選的30元和17元兩項,記者還發現,在支付頁面的右下角還用不起眼的小字默認勾選了14元的火車票折扣券,總共默認勾選達61元。
韓莉的好友此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票價膨脹了這麼多:“因為12306的網站經常打不開,想著微信購票方便,沒想到裏面竟然藏了這麼多的默認勾選,真是太可氣了!”
除了票價差異大外,在退票與改簽的時候,中英文版的操作也不盡相同。在中文版的微信購票頁面,可以改簽車次和退票,但在英文版的頁面中,卻只有“退票”一個選項。
記者致電微信購票平臺客服獲悉,通過英文版購票,系統默認訂票人為外國人,如需改簽車票只能攜帶護照等相關證件到車站窗口辦理。目前,英文購票平臺只支援退票操作。
專家:購票過程須全程透明
在專門的旅遊APP上,類似的價格問題同樣存在。記者發現,通過去哪兒旅行隨機買張4月27日8:50北京至上海的火車票,標價553元但結賬卻變成583元,歸根結底也是系統默認勾選了30元/人的“極速出票”服務。中消協今年發佈的年度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線上旅遊平臺就因捆綁搭售問題成了消費投訴的重災區。
面對線上旅遊平臺的各種貓兒膩,要想事後不搞得一肚子火,消費者莫非要像看電影找“彩蛋”一樣,把所有“隱藏選項”都找出來才能自行止損?
對此,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旅遊研究室主任戴學鋒向本報記者表示,線上旅遊平臺的競爭極為激烈,不少平臺都面臨著毛利潤率相對較低、經常虧損或只能營收持平的窘境。即便如此,部分平臺借捆綁搭售,或者軟體版本不同收費不同等非正規手段薅用戶羊毛的態勢,顯然不應再發展下去了。因為這對相關平臺的良性發展並無裨益,更嚴重傷害了消費者。對於利潤不夠就用搭售、調價等手段來“湊”的問題,他建議管理部門嚴格監管票務代理平臺,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重罰各種隱性收費行為;另一方面也可以考慮給予各平臺浮動火車票價格,或直接增加服務收費的權利,而最關鍵的是必須全程透明,讓消費者可以貨比三家,明明白白花錢。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