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今年秋糧旺季收購超1.6億噸,日均收購量超200萬噸——種糧賣得出 飯碗端得穩

時間:2024-12-20來源 : 人民日報作者 : 汪文正

眼下,全國各地秋糧收購進入高峰。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12月18日發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各類糧食主體累計收購秋糧超1.6億噸,日均收購量達200萬噸以上,收購進度快於上年同期,守住了農民“種糧賣得出”底線。

各地秋糧收購進入高峰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各類糧食主體累計收購秋糧超1.6億噸,同比增加約10%;日均收購量達200萬噸以上,收購進度快於上年同期。

分品種看,中晚稻收購7000萬噸,其中河南、江蘇、黑龍江和安徽四省累計收購最低收購價中晚稻超400萬噸,政策托底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玉米收購9000萬噸,其中東北地區超5000萬噸。農民售糧順暢,企業收糧積極,市場購銷趨於活躍,市場運作總體平穩。

糧食要種得好,還要儲得好。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儲糧方式向精細化管理轉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以來,各地積極推進高標準糧倉建設和現有倉房升級改造,糧倉氣密、隔熱等關鍵性能明顯提升。

截至目前,全國實現低溫準低溫儲糧倉容超2億噸,應用氣調儲糧技術倉容5500萬噸。目前國有糧庫儲糧週期內綜合損耗率控制在1%以內。各地充分發揮糧食産後服務中心作用,強化農戶科學儲糧技術指導和服務,助農減損增收。近10年來農戶儲糧損失率下降了約5個百分點。

此外,今年國家繼續在稻穀主産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中儲糧集團公司在河南、江蘇、黑龍江、安徽四省符合條件的地區先後啟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目前,中儲糧公佈最低收購價收儲庫點217個,單日入庫能力超17萬噸,收購整體平穩有序。

各類支援政策發力顯效

2024年,中國糧食再獲豐收,糧食産量達1.41萬億斤,比上年增加221.8億斤、增長1.6%,在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基礎上,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負責人付淩暉表示,各類支援政策發力顯效,推動了今年糧食生産再獲豐收。

今年,中國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繼續提高小麥、早秈稻最低收購價,穩定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玉米大豆生産者補貼、稻穀補貼等政策,擴大完全成本保險、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實施範圍,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多措並舉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播種面積。2024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7.9億畝,比上年增長0.3%,連續5年保持增長。

同時,各地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推廣合理增密、水肥一體、“一噴三防”“一噴多促”等技術,有效提升糧食單産水準。加之今年全年大部分農區氣象條件總體有利,光溫水配合較好,2024年全國糧食畝産達到394.7公斤,比上年增長1.3%。單産提升對糧食增産貢獻率超過80%。

在落實糧食生産責任方面,各地加大對糧食生産支援力度。“2024年,全國31個省(區、市)中有26個增産,特別是糧食主産區增産作用明顯,充分體現了‘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的要求。”付淩暉説。

提升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

糧食産量何以再創新高?“從耕地看,今年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525.8萬畝,且耕地品質提升速度加快,農田基礎設施改造穩步推進,中央財政提高了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補助標準。從農業科技看,今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糧食生産全程機械化發展達到新高度,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護航糧食增産。”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鐘鈺説。

“總的看,儘管今年局部地區發生了較嚴重的自然災害,但在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下,全年糧食生産再獲豐收,産量再上新臺階,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付淩暉説。

日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對2025年“三農”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安排,為做好糧食生産工作、穩住“中國飯碗”明確了方向。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研究院院長程國強表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嚴格耕地佔補平衡管理,建立耕地種植用途監測體系”,有助於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品質不降低,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耕地主要用於糧食生産。

“農業強,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必須強。”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農情資訊處處長朱娟表示,隨著中國糧食産量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新跨越的難度也隨之增加。下一步將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大力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産能,端牢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糧食收購統籌組織,認真抓好市場化收購和政策性收儲,引導多元主體積極入市,增強市場購銷活力。(記者汪文正)

(責任編輯:曹洋)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