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公眾參與!上海已記錄超3500種昆蟲

時間:2024-12-09來源 : 新華網作者 : 陳愛平

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東灘學校四年級學生郭融達沒想到,他遛狗時在家門外柱子上發現的一隻拇指大小、頭上有絨毛、翅膀有豹紋的蛾子——咖啡豹蠹蛾,登上了最新版的上海昆蟲名錄。

7日發佈的《上海昆蟲名錄2024版》記錄了3556種昆蟲,較2023年版新增400余個物種記錄,其中部分物種的發現者是普通市民。

“這些昆蟲在其他地區或已存在甚至並不少見,但是在上海地區是第一次被科學意義上地發現並記錄。相關數據也會上報給相關部門,為地方生物多樣性規劃提供參考。”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展教中心網路科普部副部長余一鳴説。

“上海昆蟲調查團”浦東組在金海濕地公園活動,參與者們正在拍攝昆蟲。新華社發

上海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湯亮介紹,昆蟲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大部分昆蟲體型較小、行蹤隱秘,單靠科研人員的力量很難在短時間內收穫充足的資訊,公眾的幫助尤為重要。

上海自然博物館等單位發起的“我的自然百寶箱”公眾科學項目在2024年以“上海昆蟲家譜”“上海蝴蝶監測”“路殺生物調查”等模組開展。近一年來,有近4.81萬名用戶使用數據上傳小程式“聽見萬物”,線下活動“上海昆蟲調查團”開展了47場,社會公眾和科研人員協力收集、鑒定了9273條昆蟲記錄,覆蓋上海16個行政區。

“上海昆蟲調查團”浦東組在金海濕地公園活動,參與者正在觀察樹榦上的昆蟲小屋。新華社發

郭融達喜歡在戶外觀察昆蟲,他和媽媽還發現了黑緣紅瓢蟲。“發現以後,媽媽幫我把它的照片傳到了‘聽見萬物’微信小程式上。”郭融達説。

“收到昆蟲圖片、發現地點等資訊後,我們對比已有資料做出初步判斷。對於罕見的昆蟲,研究人員前往發現地點觀測、研究。”湯亮介紹,從“發現”到“記錄”有嚴謹的科學過程,公眾尤其是青少年也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到科學的研究方法。

“上海昆蟲家譜”項目浦東組組長畢海虹介紹,常常看到孩子們隨身帶著昆蟲圖鑒,邊查邊記錄,一些小朋友已經非常專業,成為昆蟲知識傳播者。

“除了觀察昆蟲本身,還要觀察它生活的環境,例如周圍有哪些樹木、是否有河流等等。”上海市黃浦區海華小學四年級學生彭嘉兒説。

12月7日,小學生陳茁在上海自然博物館報告廳分享自己參與昆蟲研究項目的經歷。新華社記者陳愛平攝

同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學生陳茁説,自己從觀察到逐漸學習昆蟲野採、燈誘科學方法以及昆蟲攝影和標本製作,還閱讀了大量科普書籍。

“我們將繼續深化‘公眾科學’科普模式,引導公眾參與科學研究實踐,搭建項目平臺,提高參與者科學素養,促進科學界與公眾的溝通與交流。”上海自然博物館有關負責人介紹。

(責任編輯:曹洋)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