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瑰寶全球共用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造福世界
一縷藥香跨越古今,一株小草連接世界。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
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12月3日至4日在北京舉辦,以“多元傳承創新:讓傳統醫藥造福世界”為主題,搭建起世界傳統醫藥交流合作平臺,推動世界各國傳統醫藥交流互鑒合作。
讓中醫藥更好惠及百姓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國著力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産業化,近年來一系列中醫藥相關政策文件相繼出臺,中醫藥發展的制度框架和治理機制逐步完善,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和有力支撐。
據統計,截至2023年,全國共有中醫類醫療機構9.3萬個,中醫類總診療量達15.4億人次,佔全國總診療量的六分之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余艷紅介紹,我國已構建起了覆蓋城鄉,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於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各省級城市均有高水準省級中醫醫院,每個地市至少有一個中醫醫院。全國各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共建設了4.2萬個中醫館,基本實現基層中醫藥服務全覆蓋。
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內看到,墻壁上懸挂著精緻的中醫通絡圖,圖上每一條經絡、每一個穴位,都注有中英文對照的詳細講解。“草藥長廊”兩側還陳列著中草藥標本,每個標本下標注著清晰的中英文説明,詳細介紹藥材的名稱、性味及療效。
“這幾年,我一直在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特別受益於中醫診療,感覺身體越來越好。”北京市朝陽區居民王適春説。
“中醫藥已經融入百姓的生活。2023年朝陽區中醫藥門診就診人次為860萬人次,佔總門診的26.5%。”北京市朝陽區委常委、副區長舒畢磊介紹,朝陽區作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截至目前,共有860家醫療衛生機構設置中醫科(中西醫結合、民族醫科),聚集263家中醫類醫療機構,5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設置中醫科和中藥房,18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部開設中醫藥服務。
北京作為首善之區,在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方面不斷深入探索和實踐。截至2023年底,北京三級中醫醫療機構達35家,千人口中醫師1.14人,千人口中醫床位達到1.4張,擁有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32個,國家中醫重點專科133個,國家中醫優勢專科84個。同時,北京擁有國家唯一的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中醫優勢專科、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項目等,數量均居全國之首。
向國際亮出“中國名片”
“中醫藥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在前一段時間朝陽區舉辦的第九屆駐華使節中醫藥健康日活動現場,多位外籍友人親身體驗中醫按摩推拿和針灸療法後感嘆。
作為首都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朝陽區開辦了多家涉外中醫類醫療機構,啟動了7家區級中醫藥國際服務試點基地建設,聘請13名市級中醫藥雙語專家,讓中醫藥國際化服務資源實現穩步擴充。
不僅服務在華外國友人,中醫藥還隨著中國援外醫療隊的步伐走出國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李娟介紹,60多年來,中國累計向7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援外醫療隊,每支中國醫療隊幾乎都有中醫醫生。他們精湛的技術和良好的服務為我國中醫藥“走出去”和提升中醫藥海外影響力作出了積極貢獻。
首支中國援柬埔寨中醫抗疫醫療隊隊長、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肺病科副主任樊茂蓉表示,作為一名呼吸科的中醫師,在柬埔寨執行援外醫療任務時,醫療隊主要採用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為當地民眾診斷和治療疑難雜症、常見病和多發病。
“最初來中醫門診就診的以當地華人華僑和同胞為主,柬埔寨患者所佔比例並不高,只有15%左右,但隨著醫療隊中醫門診在當地華人華僑和同胞中影響力逐漸提高,當地的患者也慕名來到中醫門診進行治療。”樊茂蓉介紹,醫療隊帶去針灸、拔罐等簡便易行的中醫適宜技術,柬埔寨民眾逐漸接受並認可中醫藥。
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醫療隊圓滿完成為期一年多的援柬抗疫任務。醫療隊全員獲得了柬埔寨行醫資質,並通過“所有計劃”,使援助物資中的大量中藥顆粒劑、中西成藥、中醫藥臨床治療設備、中醫特色適宜技術等一併獲得資質,為中醫藥海外合法執業、中醫藥事業海外發展提供了良好範例。
通過持續促進開放發展,中醫藥影響力不斷提升。余艷紅介紹,我國與4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傳統醫藥合作文件,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高品質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113個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認可使用針灸,中醫藥成為各方合作新領域。
讓傳統醫藥造福世界
傳統醫藥歷史悠久,是世界各國各民族數千年智慧與經驗的結晶。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多位嘉賓和中外人士表示,要以此次大會為契機,加強互學互鑒,凝聚各方共識,進一步深化傳統醫藥研究和國際交流合作,為維護人民健康福祉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表示,“新技術的蓬勃發展”以及“從單一還原思維向複雜性、系統性思維轉變”為實現中醫藥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帶來了新的希望和可能,也為推進中醫學和西醫學的相融相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面對新發、突發的傳染病,在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的情況下,中藥的可及性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關鍵時候具有重要戰略價值。
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幹事布魯斯·艾爾沃德認為,中國作為世界傳統醫藥大國,一直處於傳統醫學領域的最前沿,在傳統醫學的傳承創新方面取得了有效成果,中國有很多傳統醫藥的好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建設了7個全國重點實驗室,46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發佈一批中醫治療優勢病種、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適宜技術和療效獨特的中藥品種……中醫藥正向世界發出“強音”。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感受到中醫藥的魅力,中外醫學的交流與合作也越來越頻繁。
來自加拿大的馬丁·哈斯已在中國生活近20年,目前是湖南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針灸推拿學專業的一名研究生。馬丁·哈斯説:“中醫不僅是醫術,也凝聚了中國古人的智慧。我想繼續學習中醫,特別是針灸推拿,未來成為一名老師,將中醫針灸的知識傳授給更多人。”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數據顯示,中醫藥已傳播到196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的重要力量。多年來,中國與世界衛生組織保持密切合作,推動傳統醫藥深度融入全球衛生體系,努力為全球傳統醫學發展作出貢獻。
中醫藥的高品質發展離不開事業和産業的協調發展,需要不斷強化中醫中藥協同發展。余艷紅表示,中藥産業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將重點圍繞解決影響中藥品質提升和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推進多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優勢資源重組,加快構建現代化中藥産業體系,促進中藥産業集群發展,以創新優質先進的生産力促進中藥産業提升,更好發展“中國藥”。(記者俠克 余佩璇)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