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今年“618”呈理性消費新特點

時間:2024-06-19來源 : 北京日報作者 : 孫奇茹

“618”電商大促昨天迎來“正日子”。經歷了多年的競爭與發展,今年各平臺大多返璞歸真,通過取消預售、簡化玩法、主打低價、加強服務和體驗來為消費者讓利,這場年中大促呈現出大眾消費理念更趨理性、以舊換新激發消費活力等新特點。

理性消費更重功能和體驗

兩盞燈、一台洗碗機、一台掃地機、一個智慧升降桌、各種廚房用品和浴室配件……最近正在給家中新房裝修的市民郭先生向記者細數起他今年“618”期間的豐碩“戰果”。與往年不同,手機裏將近20個訂單他並非一口氣購買,而是在“618”啟動以來的大半個月裏一件件添置。

隨著“618”進入尾聲,以往電商大促時都要囤不少護膚品的白領林睿奇卻始終沒有出手。“前年‘雙11’囤的面膜現在還沒用完呢,以後再也不囤那麼多了。”她告訴記者,今年自己乾脆主打體驗消費,買了酒店房券和體檢套餐,又充值了幾個音視頻網站的會員。

“什麼值得買”電商行銷部負責人張宇昂觀察到,從其平臺數據來看,目前消費者的消費更回歸自我、回歸體驗與健康,平臺熱銷品並非僅限于“剛需”,更多滿足自我感受和品質體驗的消費興趣品類如珠寶首飾、戶外運動呈現出強勁的增長趨勢。

此外,相比“低價”,消費者消費時更注重功能性和體驗升級,比如多效合一的複合型防曬彩粧産品、更具科技感的護膚産品成為更多人的選擇,主打自然健康的戶外産品如露營車、坐躺兩用折疊椅、運動手錶、衝鋒衣等也成為暢銷商品。此外,虛擬産品及服務如平臺會員、付費網盤等産品,以及各種到家服務均漲勢可觀,展現了消費者由購買實物與功能,到購買服務與體驗的需求變化。

以舊換新激發消費活力

“平臺補貼、政府補貼,一台冰箱便宜了幾百塊,對我們這種有剛需的家庭來説,真是香!”剛剛為自己的五口之家換了一台雙開門冰箱的趙女士感嘆。

市民楊蕊告訴記者,今年的以舊換新補貼力度明顯加大,令她意想不到的是,用一台閒置很久的小型桌面加濕器以舊換新後,自己買掃地機器人時平臺竟然直接給打了九二折。

在北京,像楊蕊、趙女士這樣在以舊換新激勵下購買新家電、數位設備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京東數據顯示,北京是全國以舊換新滲透率最高的省份。

記者採訪發現,在國家“以舊換新”政策的號召下,各大電商平臺都推出相關活動和服務,還有許多商家在以舊換新活動中提供額外的服務,如免費到府評估、拆舊換新、送裝一體等服務。以京東平臺為例,大小家電、手機數位、傢具、輪胎等都可以以舊換新。

政府、電商平臺、商家的多方發力,有效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什麼值得買”平臺數據顯示,數位行業“618”以舊換新相關內容帶動了平臺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95%,輪胎“以舊換新”訂單在平臺汽車消費的總交易額中佔比高達35%。

拼多多董事長陳磊不久前在其財報電話會上也表示,現階段,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出“理性、分層”的趨勢,這要求平臺在實惠的基礎之上,需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更高品質商品,以及更豐富的消費場景的需求。

國貨“翻紅”集體走向前臺

“‘618’期間,我們思圓速食麵在京東超市成交額同比增長了126%,成交用戶數增長178%。2023年銷售額15億元,今年我們的目標是20億元!”在6月18日京東“618”媒體開放日的現場,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正天不無自豪地説道。

思圓速食麵1995年誕生於河南焦作的一家村辦集體企業。在山東、山西、河南等地消費者眼中,這家老企業生産的速食麵品質不輸于大品牌,價格也頗為親民,一款定價1元錢1包的紅燒牛肉麵30年來只漲了兩毛錢。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思圓速食麵雖然已在全國多地熱銷,但市場始終集中在三四線的縣城和鄉鎮。王正天坦言,對於一家村辦集體企業來説,企業帶頭人和員工基本都是土生土長的村民,在市場行銷、電商運營等方面嚴重缺乏專業人才,想要進入一二線城市並不容易。

五年前,王正天放棄了大城市央企的工作回到村集體企業,從基層做起。與京東的合作讓他快速打開了局面,思圓不僅在産品開發和市場開拓上更加精準,同時借助平臺的供應鏈能力,大幅降低了渠道成本,把售價只有1元錢的速食麵賣到全國。此外,通過“良心國貨翻紅”計劃,思圓得到了IP欄目建立、專項傳播等一系列扶持,極大地提升了品牌形象。

近年來,“國潮風”“國貨熱”推動了國貨品牌的發展,國潮産品日益豐富,並通過各大平臺走到全行業的聚光燈下。數據顯示,在“618”初期,可復美、林清軒等國貨美粧品牌在天貓平臺上僅一週就超過了去年“雙11”整個週期的銷售額。海信、TCL、小米、海爾等多個頭部家電品牌在拼多多百億補貼“618”首周銷售額突破10億元大關。 (記者孫奇茹)

(責任編輯:曹洋)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