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規劃方法,優化土地政策——
打通老舊小區改造更新堵點
自然資源部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規劃土地政策支援老舊小區改造更新工作的通知》,從深化調查評估、加強規劃統籌、強化政策支援、優化審批流程4方面提出要求,將對促進各地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發揮積極作用。
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已進入存量更新階段,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事關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2萬個,惠及居民3800多萬戶、約1億人。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介紹,老舊小區改造更新工作近年成效顯著,但在規劃管理、標準規範、政策工具、商業模式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統性匹配,亟待打通堵點,調動政府、市場、社會積極性。
《通知》聚焦規劃與土地政策,進一步提高對老舊小區改造支援力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通常需處理複雜的權益資産關係,深化調查評估摸清底子是把握老舊小區改造方向的基本前提。對此,《通知》提出建立健全針對社區層面的資源資産調查與城市體檢評估體系,要求各地通過規劃單元及社區層面的規劃實施評估,充分了解改造更新需求和利益相關方意見,按照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宜學、宜養”社區生活圈要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補足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
在加強規劃統籌方面,各地要依據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按需加快編制城市更新相關詳細規劃,深化近期實施規劃和行動計劃;在單元詳細規劃中統籌空間功能和建築量,在不突破空間管控底線和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前提下,探索建築量跨單元統籌的規則。
需要注意的是,老舊小區往往自身用地跼踀緊張,需積極探索適應老舊小區改造特點的差異化土地政策,突出政策制度的靈活安排,充分激發多元主體的更新意願,鼓勵建立多元合作模式。
一段時間以來,以閒置空間解決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和停放場所問題,避免出現火災事故,是不少老舊小區居民的急難愁盼。對此,部分地區已開展相關探索。比如,南京市石榴新村改造項目基於控規地塊劃分更新片區,將周邊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非居住用地一併納入更新範圍,解決地塊不規則、碎片化、規模效應不足等問題。
《通知》也特別提到,要堅持集約節約,促進低效用地再開發,支援周邊不能單獨利用的邊角地、零星用地等低效用地作為公共空間、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鼓勵各地制定既有城市土地混合使用和存量建築空間功能轉換的規則,老舊小區及周邊邊角地等零星用地經論證不具備單獨供地條件的,可按劃撥或者協議有償方式供地,優先用於增加公共空間、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
張兵表示,老舊小區改造不是簡單地翻新屋子、增加綠化,更重要的是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的系統改善。通過對規劃和土地政策的融合創新,以普惠透明加適度激勵的政策紅利,讓居民住得舒心,讓城市、社區更具活力,實現群眾滿意、多方共贏。(記者紀文慧)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