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廣東陽山縣江英鎮大塘坪村村醫鄧金科,向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資訊科資深工程師馮劍鋒諮詢AI醫生的心電圖操作。林潔/攝
35歲的鄧金科是廣東省陽山縣江英鎮大塘坪村的村醫,他平時主要看的是感冒、發燒,以及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等慢性病。過去,遇到棘手問題,他就只能讓村民趕緊去鎮上或者縣裏大醫院。但是,如今,鄧金科的手機裏多了一個App——“叮唄”人工智慧醫生(以下簡稱“AI醫生”),外加一台只有5斤重的攜帶型監護儀,這樣他就可以直接去村民家裏做心電圖,像血壓、血糖、血氧、脈搏、體溫等基本的健康資訊,也通過這臺設備一併採集和長期電子保存。
近日,廣東將相當於主治醫師水準的AI醫生引入貧困鄉村,成為村醫手機裏隨時隨地可以問診的智慧助手,再加上可穿戴醫療設備,大大擴展了村醫的診療能力。目前,廣東省55個貧困村的村醫已經喝上“頭啖湯”,AI醫生跟著村醫走最崎嶇的山路,到最貧困的地方為百姓看病。今年下半年,這個AI醫生將在廣東省2277個貧困村中逐步鋪開。
廣東省陽山縣江英鎮屬於石灰岩高寒山區,距離縣城32公里。從連州衛校畢業後鄧金科就一直在大塘坪村當村醫,如今已經十多年。大塘坪村是典型的貧困村,常住人口500人的村子就有貧困人口160余人。鄧金科總感慨,“自己水準太有限了,希望有個好老師,為鄉親多看點病。”前些年,村衛生站接入了廣東省網路醫院,讓村民直接在村衛生站就能與省城醫院的網路醫生聯網問診,幫他解決了不少疑難棘手的問題。
AI醫生的到來,實現了鄧金科的心願。過去外出,鄧金科的藥箱中的設備就是聽診器和一台老式水銀血壓計。現在,鄧金科到府問診裝備升級,自己的手機與一套簡潔的可穿戴設備就是看病神器了。
更厲害的是,如果遇到他難以判斷的情況,只要根據患者的症狀描述在手機上一步一步問診,AI醫生就能幫助輔助診斷,準確率高達95%。經過AI醫生輔助診斷後,如果醫生還是拿不準,可以在App中輸入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資訊,把這些資訊全部推送給雲端的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網路醫生來進一步幫助診斷。“相當於網路醫院從電腦到了手機上了。”鄧金科説。
7月4日,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在廣東省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行動的會議上,宣佈了AI醫生“村村通”的計劃。更讓衛生部門看重的是,AI醫生將成為健康管理省縣鎮村一體化的雲平臺,實現醫療健康資訊數據的互聯互通。
這款“神器”出自全國首家網路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院長、黨委書記田軍章介紹,目前“叮唄”人工智慧醫生已經覆蓋了200多種常見病,其中囊括了普通社區醫院日常診斷90%的病種,已達到中級以上醫師(相當於臨床主治醫師)的專業水準。
“叮唄”人工智慧醫生匯集整理了11.8萬多條醫學詞條,3674種疾病,5375種臨床表現,4495個化驗指標,1773個檢查標誌物,180萬條醫療知識點的相互關聯經驗,456份單病種臨床指南,3億份三甲醫院醫療病歷等,構建了龐大的中文醫療詞庫和醫療知識圖譜。
據了解,AI醫生操作便捷,僅需在個人手機上下載App,借助醫療可穿戴設備,即可在幫助村醫走村入戶開展日常輔助診療、電子健康檔案建立、身體健康數據採集、完善電子病歷數據庫、日常健康管理等,成為了村醫的智慧醫生助手,為村醫的日常工作減負增效。
村醫還可以在手機上的“醫生移動工作站”直接開出處方。目前,根據陽山縣村醫面臨的多發病、常見病制定了藥品庫,以後醫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建藥品庫,方便處方管理與村民健康流程全記錄。
放眼廣東全省,健康扶貧的短板正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足,粵東西北的情況尤為突出,究其原因在於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緊缺。以陽山縣為例,全縣共有260名鄉村醫生,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僅22人,其餘均只具備鄉村醫生資格證書。
“即便是引進了人才,也容易流失到富裕的珠三角地區,廣州的醫生又不可能經常到山區義診,以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辦法成為了健康扶貧破題的利器。”衛生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坦言,這也是突破區位條件的高效優質辦法,對於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來説,可謂一劑良藥。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