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論中醫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時間:2022-01-12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田世宏

摘要: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也是中華民族走向世界並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而“工匠精神”歷來是古今中醫大師們在救死扶傷、師承傳授、中藥採摘製作過程中所追求的基本價值導向。“工匠精神”是中醫文化價值觀的核心要義之一,大醫精誠”的傳統理念蘊含著工匠精神,中醫文化中師承的傳授教育需要工匠精神,新時代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創新離不開工匠精神。

關鍵詞:中醫文化;價值觀;工匠精神

201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講話中指出:“一切勞動者,只要肯學肯幹肯鑽研,練就一身真本領,掌握一手好技術,就能立足崗位成長成才,就都能在勞動中發現廣闊的天地,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感受快樂。”〔 1 〕2016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此“工匠精神”成為新時代的流行語,“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被稱做“工匠精神”。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而“工匠精神”歷來是古今中醫大師們在救死扶傷、師承傳授、中藥採摘製作過程中所追求的基本價值導向。可以説,“工匠精神”是中醫文化價值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工匠精神是中醫文化價值觀的核心要義之一

中醫文化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也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中醫文化也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的主要窗口。其中“工匠精神”是中醫文化價值觀的核心要義之一。東漢《説文解字·酉部》有雲:“醫,治病工也。”

《黃帝內經》把“工”具體的分為上工、中工、下工三種,而且要求醫者要以上工為追求目標,即業務功底紮實、臨床診斷準確而且治愈率高之醫者。本質意義上的工匠精神是專業水準、職業素養和人文精神的統一,如果人文精神的培養跟不上,就根本談不上工匠精神。神農嘗百草,開闢了流傳千年的有別於西醫的中醫學科體系,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些名聞中外的中醫經典古籍無不體現著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價值觀,也同樣體現著中醫大師們追求“上工”的造詣、水準和境界的工匠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工匠精神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在個人層面,“敬業”和“誠信”與工匠精神所秉持的行業理念和價值取向高度契合,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於“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理念的重要發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尊重簡單勞動、重視複雜勞動的價值導向。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同時又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須具備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優良品質。也正是憑著對本職工作的一種執著與熱情,在持之以恒的追求與探索中實現了工藝的進步和工藝産品的創新。

“仁和精誠”是中醫文化價值觀的核心,其中“精”體現了中醫的醫道精微,要求精勤治學,精研醫道,追求精湛的醫術。中醫文化核心價值觀是中醫文化的精髓與靈魂,中醫文化的存在和發展的思想基礎,是激勵中醫人從業的精神支柱,也是中醫院校人文素質培養的指導思想和主要內容。作為中醫院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師,除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我們還應該用中醫文化價值觀武裝自己的頭腦,並將其納入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中醫文化的價值觀念、行為規範、環境形象等多層次的滲透,踐行中醫文化核心價值觀,使大學生置身於這種文化氛圍中,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染,提升其的素質與核心競爭力。這一過程本身就體現了一種對於“工匠精神”的追求。

“大醫精誠”的傳統理念蘊含著工匠精神

“大醫精誠”源自於唐朝名醫孫思邈的名著《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在這部經典的中醫學古籍中孫思邈提出了從醫之人必須具備的兩個要素:“精”和“誠”。在《大醫精誠》中,孫思邈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從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 2 〕第二個要素是“誠”,從醫之人必須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修養,對患者要心存“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的情懷和“大慈惻隱之心”,以此來“普救含靈之苦”。自此“,大醫精誠”的精神被不斷演繹,其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代代傳承,共同履行著拯救生命和護佑健康的神聖使命。在這裡,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精”與“誠”的價值追求。應該説每一個行業的優秀工匠都熱衷於不斷雕琢自己的産品,追求工藝的完善和完美。所以説,中醫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就是一種“精”與“誠”的價值追求。作為中醫的從醫之人,就是要把每一次治病救人的診療過程當作一個産品的製作和打磨過程,追求精益求精和盡善盡美,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縱觀中醫文化發展史,曾經涌現出眾多名聞遐邇、揚名世界的中醫名師,比如耿直較真的扁鵲,平等對待病人不分貴賤的華佗,首提“大醫精誠”思想的孫思邈,嘗百草著傳世經典的李時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便是極為注重醫德修養,正是基於這種對於“精誠”之信念的堅定恪守,也鑄就了這些流傳千古的“醫學家”和流芳百世的中醫大師。他們的業績已為“大醫精誠”的中醫文化價值觀做了詮釋。作為醫學院校的教師,我們做的只是要將他們的事跡講授給學生,把“大醫精誠”的“工匠精神”傳承給學生。讓大學生認識到,學醫的人,本身都應該具有一顆善良的心。在市場經濟追求利益的物欲橫流的時代,每個人都會迷茫,缺少的只是正確的引導。教育界常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醫學院校應把醫德同醫技一樣作為常抓不懈的工作。為社會提供德才兼備的醫護人員,為蒼生解除疾苦。

隨著科學技術水準的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給各個行業都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先進的診療技術和無止境追求的利潤效益都給傳統中醫的工匠精神傳承帶來了衝擊,這種積澱于歷史的價值導向很難被現代中醫傳承者們所接受,這也導致了中醫藥行業的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現狀。基於此,在中醫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更加注重和倡導工匠精神,這樣既可以從本質上強化和豐富中醫文化的精神內涵,也可以結合現代社會文化制度給中醫藥行業帶來新的活力。

中醫文化中師承的傳授教育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在中國民間被稱為“手藝人”,是中國社會古已有之並長期存在的一個社會群體。從廣義而言,中醫也是一種技藝,醫者憑藉一技之長,安身立命,救死扶傷。古代醫者雖然深受患者愛戴和敬仰,但仍低調行事,淡泊名利,自稱為“工”。正如前述《説文解字·酉部》所記載:“醫,治病工也。”《黃帝內經》中也把“工”分為上工、中工、下工這樣的標準,提出中醫從業者要努力成為上工。

前蘇聯學者維果斯基認為: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主體間文化的傳承,是對人的自由天性的啟迪,並由此使個體自由生成和展示,使其各方面潛能不斷豐富和完善〔 3 〕。中醫文化中工匠精神的傳承也是一個師徒傳遞、循序漸進的過程,傳統中醫診療治病的師承傳授教育是需要親身體會的。相比之下,有學者認為,現代中醫藥教育擴增了人才培養規模,利於中醫教育普及,系統化教學和學習,也有利於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 〕。現代中醫院校教育幾乎都是課堂集中授課,學生與老師交流溝通的機會屈指可數,師承傳授的機會少之又少,對工匠精神的感悟也沒那麼深刻全面。而古時的很多中醫名師,都是在前輩師傅的悉心栽培下,在耳濡目染中學習,因而對於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更加全面、深刻。拜師儀式是一種中醫傳統文化的表現,師承教育的關鍵是這種拜師活動中所蘊含的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獨特文化傳承方式,這種傳承既包括中醫基礎理論、師傅行醫診療的經驗和理念,更為重要的還有從業的醫德醫風,這些都是師徒間長期一同臨床診療的過程中耳濡目染的結果。如今的高等中醫院校,一般都是規模化的統一課堂授課,這種課堂教學的優點是將中醫知識傳授給更多的學生,時間短、見效快。但其缺點是過於重視理論學習,缺乏在臨床見習和實訓中把理論見之於實踐,掌握實踐經驗的機會。

工匠的傳承精髓是“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心授”,也就是説,工匠們在傳授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了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精神,這是所有工匠們必備的素養。這種文化特質的世代傳承,與中醫的師承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中醫文化中“口傳心授”的師承體系是現代高等教育的組織制度與操作流程難以承載的。中醫文化師承教育中的“工匠精神”並非簡單的把治病救人當作謀生致富的工具,還要培養一種對事業的不懈追求,樹立一種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和精雕細琢的精神,並代代相傳。

新時代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創新離不開工匠精神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工匠製作産品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某種物質性報酬,而是為了追求作品自身的完美。從遠古時期神農氏的《神農本草經》到“醫宗之聖”張仲景,從“藥王”孫思邈到明代“醫聖”李時珍所記錄的珍貴藥材植物的生長,採摘,尋找,到最後成就一代名師、留下不朽的醫學典籍,開創了中醫的一個時代。他們為中醫的發展創新而奮鬥的歷程本身無不體現著追求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和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

《易經》中説: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一般來説,成為工匠,並非一蹴而就和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磨煉,這是一個久久為功的對工作執著追求、精益求精的過程。2015年 10月,中國著名藥學家屠呦呦獲得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數十年中草藥抗瘧科研實踐中,屠呦呦及其課題組成員堅持嚴謹細緻、一絲不茍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篩選出 2000余個中草藥方,整理出640種抗瘧藥方集。屠呦呦獲獎的背後,是長達 、46年的難以數計的艱辛與堅忍,然而她從始至終堅守著淡泊名利、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促進人類健康和減少病患痛苦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評委讓·安德森教授説,“屠呦呦的科研經歷對年輕科學家來説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認準了一個領域,就要堅持去做,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新時代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創新,更是離不開工匠精神,更需要像屠呦呦等科學家那樣,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地進行技術攻關。這種工匠精神要求每一位中醫人都應該愛崗敬業,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既要充滿熱情,發揮“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精神,更要高標準嚴要求,堅持冷靜思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的講話中指出:“在基礎研究領域,包括一些應用科技領域,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 5 〕這一重要論述告訴我們,創新靈感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一般來説,科學家對某一領域深諳其道、遊刃有餘,離不開工匠精神。精於工、匠於心、品于行,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價值追求。

新時代的中國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特別是從“中醫藥大國”邁向“中醫藥強國”,需要千千萬萬屠呦呦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中醫藥科學家。中醫文化所蘊含的師承傳道傳統和傳承創新精神仍然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思想資源和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強大精神動力。中醫文化中工匠精神的當代培育既要注重傳統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更要契合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作者:田世宏  廣西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作者簡介:田世宏(1968—),男,漢族,吉林白城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參考文獻

〔1〕新華網.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EB/OL〕(. 2015-04- 28)〔2018-09-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 04/28/c_1115120734.htm.

〔2〕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6.

〔3〕維果斯基.維果斯基兒童心理與教育論著選〔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182.

〔4〕岳秀永.現代新型中醫師承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6,35(5):12-13.

〔5〕新華網.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EB/OL〕(. 2015-05-30)〔2018-09-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28/c_1122901308.htm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