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廣州發佈會首次“上雲”,千里聯動共話數字金融力量

時間:2020-06-20來源 : 廣州日報作者 : 方晴 林曉麗 王燕

數字經濟時代,金融力量如何服務於實體經濟和商貿企業?來自香港、澳門、北京、廣州乃至菲律賓的金融和産業專家學者、前行政官員“雲聚”廣州市第135場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新聞採訪活動(數字經濟下的金融服務),透過網路交換在不同領域的前線觀察和深刻洞見,共話數字金融力量,雲端碰撞思想火花。

記者了解到,這一場發佈會也是第一場從線下走到線上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新聞發佈會。“本來我距離廣州是最遠的,但現在我感覺自己離大家一樣相近,這就是力量。”身處北京的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聽覺智慧中心主任鄭方點讚“雲上發佈”的全新形式。中國菲律賓商會會長吉米·岡薩雷斯(Jaime C. Gonzalez)説,數字化轉型正普及到各個領域,“這讓跨越國境的交流和貿易都更高效。”

産能剩餘問題需政企聯手解決

香港證監會前主席、中國銀保監會首席顧問沈聯濤

疫情是全球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作為金融專家,香港證監會前主席、中國銀保監會首席顧問沈聯濤正研究如何解決隔離措施下産生的産業過剩括産能過剩、勞動力過剩問題。“要解決過剩的結構性問題,不能單靠政府,而是要靠市場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才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沈聯濤認為,大平臺是趨勢,科技是出路,但是商業生態系統,就要靠政府和市場的合作。解決人力和産能過剩,可通過産能過剩交換平臺,將剩餘變成一個産權,“讓大家知道有過剩的勞動力、産能。但這個平臺單靠一家企業是做不到的,因為生態系統需要標準化,還涉及信用等問題,需要政府去協調,也要靠金融扶持。”

金融安全須建立身份認證標準

澳門金融管理局前局長、金融安全發展聯盟主席丁連星

“數字經濟正展現強大生命力。”澳門金融管理局前局長、金融安全發展聯盟主席丁連星觀察到,疫情期間,數字文娛産業異軍突起,新型消費不斷拓展,為實體經濟轉型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在這一背景下,加大科技金融的運作是大勢所趨。他斷言,未來,科技金融還將繼續創新技術和産品,打通産品、支付、物流、服務等環節,放大經濟效益。

但他也提醒,隨著網路交易量的急速提升,必須加強金融安全。“實際上,在金融服務領域,法律法規的構建仍未完善,數據安全、責任主體需要進一步規範。在金融服務更多元、業務邊界更模糊的當下,傳統的金融監管面臨新的挑戰。借力科技,能更好地創新監管方式。”

丁連星認為,為預防系統性風險,有必要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行金融實名制。另一個要考慮的是統一行業標準。“現在不同機構之間存在資料壁壘,也有資訊匹配的問題。我舉個例子,比如説身份識別的行業標準一直在推進當中。2018年5月,我服務的金融安全發展聯盟與部分東盟國家商討過身份認證的標準,包括獨立性、合規性、科技細節等。大家都認為,如果有這樣一個標準,對國際金融安全、交易交流都是很好的事。”

他期待在國際層面上推進這一標準的制定,使金融身份認證得到更好的規範,並由此助力金融創新和有效監管。

我國已具備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制定的條件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數字健康全球行動基金聯席主席蔣忠遠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數字健康全球行動基金聯席主席蔣忠遠表示,數字經濟已成國際走勢,在手機上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的。我國在數字經濟方面的發展是比較快的,也和很多其他的國家在技術上合作。“所以可以這麼講,我們已經具備了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制定的條件,可以開始積極去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的制定。”蔣忠遠認為。

在他看來,數字經濟最大的挑戰之一是交易發生在非面對面的場景。“因此,需要一個共同的標準,交易才不會有紛爭。”在標準之外,他也認為跨國協作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可解決交易糾紛問題。

聲紋識別可解決身份認證問題

清華大學語音和語言技術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資訊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鄭方博士

如何做到可信的身份認證?清華大學語音和語言技術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資訊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鄭方博士則分享了他在聲紋識別技術上的研究。

鄭方認為,數字經濟下,很多活動都轉為線上,線上交易、轉賬、交流等,因此可信的身份認證非常關鍵。要進行身份認證,是要保證人的真正身份,不僅要保證是對的人,還要是真的人。另外,還要認證網路空間中交互對象的意圖是否真實,是否是在脅迫下進行的。

“聲音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為聲音是真的,無法模擬,而且它是動態的,可以很好地保證安全。我們還可以利用情感識別的技術比,檢測個人是否在恐懼狀態下完成認證,所以聲音可以在身份認證領域提供非常可信的認證手段。”鄭方説。

但他也提醒,當前,人工智慧的發展面臨著兩大問題,如何充分應用人工智慧,以及對抗人工智慧的濫用。“生物識別技術雖然有助於身份認證,但也出現濫採濫用的現象。數字經濟轉型過程中,我們要保護用戶資訊。”他強調。

數字經濟發展有利於多邊貿易

中國菲律賓商會會長吉米·岡薩雷斯(Jaime C. Gonzalez)

“疫情帶來危機,也帶來商業機遇。”在中國菲律賓商會會長吉米·岡薩雷斯(Jaime C. Gonzalez)分享了他的海外觀察,“不同行業、不同領域都在走向數字化轉型,而受疫情影響,轉型速度還在加速。”他認為數字經濟發展將有助於雙邊和多邊貿易,因為數字經濟正讓商業效率得到提升,不同地區和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更高效。

他也談到“後疫情時代”,國家經濟的恢復需要依靠與周邊國家的合作。“以菲律賓為例,包括中國在內的鄰國,為産品供應、技術和商業支援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廣州可發揮“四中心”優勢實現“四聯動發展”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導、所長張光南

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專家,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導、所長張光南則立足本地觀察,分享了他關於廣州如何借力數字經濟和粵港澳大灣區,推進會展和貿易等方面的轉型發展建議。

“大灣區‘9 2’11個城市中,廣州充當著4個中心角色:區域政策的協調中心、基礎設施的互聯樞紐中心、千年商都的商貿中心、新興産業的協同創新中心。這四大中心優勢,將推動廣州在城市創新合作上的聯動發展、人流物流和資金流資訊流的合作發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聯動發展、以及新産業和新技術的聯動發展。”

張光南表示,我國一直在推動服務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廣州應發揮千年商都的商貿中心優勢,把聯動産品的市場化和資本化,比如發展服務貿易的會計、法律、金融、保險等專業業務,進一步推進貨物貿易,實現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聯動發展。

“以我們身處的會展中心為例,它將會展的b to b的商業模式和電子商務的b to c的這種商業模式聯動起來。而這一聯動應用到的大數據等新技術,又將進一步推薦新興産業的發展,這就是技術和産業的協同。”

統籌/廣州日報五號樓工作室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方晴  林曉麗  王燕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燕  方晴  林曉麗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張宇

(責任編輯:君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