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用戶在打開微信“信用卡還款”選項時都注意到了《微信信用卡還款業務規則調整説明》(以下簡稱《説明》):自2018年8月1日起,每筆還款按還款金額的0.1%進行收費(手續費金額計算到小數點後2位,最低0.10元)。
看起來是一直“倒貼”的微信信用卡還款也扛不住巨大的成本壓力了,實質上卻是存在於第三方支付行業多年的“直連模式”走向消亡的一個縮影。它的背後,是從去年到現在,中國人民銀行針對與消費端大量直接接觸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密集發佈“監管令”,規範、整頓行業的必然。
支付行業迎來“斷直連”監管新規
去年8月,央行支付結算司下發《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明確要求非銀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説:“在本次‘斷直連’之後,微信信用卡還款取消免費額度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機構將會收取服務費,差別只在於相關機構能堅持多久不收服務費。”
董毅智律師認為,在先前形成的行業模式、行業氛圍沒有徹底固化之前進行整頓將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在外資大舉進入的環境下,搶佔市場將激發巨頭之間的競爭,或將引起新一輪洗牌。
從去年到現在,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連發四道文件,針對與消費端大量直接接觸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整頓,董毅智律師説:“基於合規機構的生存壓力、資金風險、違規通道、過程不透明等問題,在現階段嚴監管的趨勢下,支付機構的整頓是必然。”
據董毅智律師介紹,之前第三方支付機構監管較松,容易出現有牌照的不如沒牌照的情形。甚至出現有的機構僅靠一張收單牌照,通過資金沉澱誘導銀行發放通道行理財之實,也有採取“聚合支付”方式使綜合清算平臺的機構事實上卻承擔了銀聯的作用。這樣的“放通道”違規開放交易介面的行為事實上繞過了監管,加大了用戶支付、資金存管風險。
董毅智律師説:“本次改革將合規擺在了第一步,代替掉過去的投機取巧、轉嫁風險,這樣的方式毋庸置疑將使大批看似發展迅猛但存在問題的企業被淘汰,滿足合規性同時擁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在垂直領域也將擁有一席之地。”
移動支付機構告別“補貼”時代
正如騰訊在《説明》中稱:每筆還款背後都會産生支付通道手續費,騰訊財付通一直在投入成本進行手續費補貼。事實上,無論是支付、提現還是信用卡還款,第三方支付公司都要對銀行付費。
中粵金橋投資合夥人羅浩元對科技日報記者説:“移動支付發展之初,微信、支付寶等平臺憑藉免費‘賣點’迅速蠶食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市場,但是,現在騰訊財付通用戶已達8億,運營成本也像‘滾雪球’般讓平臺不堪重負,通過收費模式填充之前的補貼虧損是情理之中。”
羅浩元認為,在未設定通道費率上限的大背景下,0.1%應該是平臺能為全網用戶爭取到的最低定價了,部分對收費敏感的用戶,雖然相對麻煩些,也還有銀行APP的免費服務可供選擇。
羅浩元説:“就像用戶願意為版權付費一樣,為優質內容、産品、服務而買單的觀念,正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消費觀。但是,雖然大量用戶通過微信給信用卡還款的使用習慣已養成,但平臺如何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讓用戶覺得付費‘物有所值’仍是不小的挑戰。”
董毅智認為,不論是靠市場壟斷優勢,還是利用資金沉澱盈利,都無法持續。增強合規性,苦練內功主動迎接監管,加大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力度,才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包括支付行業的唯一齣路。
“合規不僅是對良性企業的保護,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董毅智律師認為,“它將引導支付行業,在正規的基礎上進行真正的創新,而不僅僅是採取套利模式,轉嫁風險獲取短期財富。”
此前,不合規機構私設“資金池”、挪用客戶備用金事件屢有發生。2014年12月,上海暢購企業服務有限公司造成資金風險敞口達7.8億元,涉及持卡人5.14萬人。
據了解,小的支付機構日均沉澱量若在30億至50億,一年的銀行利息就可達1億以上,這樣的無風險套利放在大型支付機構,一年可達上百億。
董毅智律師説:“這種‘盈利模式’事實上打擊了支付行業合規的積極性,並引發了惡性迴圈。”
回歸支付和清算相獨立的業務監管
迅猛發展的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用戶量和交易規模均衝到世界第一。此前,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代表的大量第三方支付機構繞開了央行的清算系統,形成了直連銀行的模式,使銀行、央行無法掌握具體交易資訊,無法掌握準確的資金流向。
羅浩元説:“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臺‘網路版銀聯’(以下簡稱網聯)的最大意義在於切斷大量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銀行的模式,回歸支付和清算相獨立的業務監管規則。”
2017年3月31日,網聯平臺成功完成首筆資金交易驗證,正式接入央行支付清算系統;2017年6月30日,網聯平臺開始轉接清算一般用戶實際交易場景的網路支付業務;2017年7月28日,包括央行清算總中心、財付通、支付寶、銀聯商務等在內的45家機構簽署了《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設立協議書》,標誌著網聯成為中國獨有的金融基礎設施。
網聯清算有限公司總裁董俊峰的一篇公開博文直接道出了央行推動網聯成立的初衷:“在全球任何國家,清算業務須具備持牌營業許可,清算機構在各國歷來都被作為金融基礎設施被嚴格監管;而支付機構不具備清算牌照,存在超範圍經營的違規事實。”
羅浩元説:“網聯的出現直接宣告了銀聯線上清算的失敗,並直接衝擊了銀聯線上支付業務。但與此同時,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連接開展的業務遷移到網聯平臺處理,內部的跨行資金流動經由網聯平臺清算,網聯可以掌握支付機構的資金流向的詳細資訊,不僅將改變支付機構通過客戶備付金分散存放變相開展跨行清算業務的狀況,近年第三方支付快速崛起給支付和金融市場造成的不小混亂,也將在一定程度上迎來改觀。”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