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可利用、可開發、有價值的數據80%左右都在政府手上,這些沉睡的數據一旦被激活,或將釋放出億萬産值。”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九次方大數據創始人、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執行總裁王參壽如此表示。
王參壽稱,作為重要資産,政府數據資源可迴圈,使用價值可持續,是地方政府追求創新力及新動能轉換的源泉。與土地一樣,數據資産有望成為國家發展的關鍵性基礎戰略資源。而“土地財政”將一去不復返,“數據財政”或將成為新時期地方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政府數據量遠超網際網路巨頭
當前,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新經濟茁壯成長,引領人類社會由工業經濟時代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在交通、醫療、旅遊、金融、能源等領域,過去數年間大數據以爆炸式的發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業,並催生了規模巨大的産業。數據顯示,在2017年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徘徊在3.2%左右時,數字相關産業的增速卻達到了世界經濟增速的2至3倍。
在全球數字化進入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新階段的大背景下,我國數字經濟得到長足發展。我國數字經濟迅速發展有其內在原因,“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了數字技術與傳統經濟的創新融合。各地政府積極參與到數字中國建設中,一方面,推動政務數據開放共用,改善社會公共服務的模式和效能;另一方面,主導與大數據公司的合作,使多元化的大數據應用工具引入到産業生産中。
受數據資源分佈特點影響,我國已經形成政府大數據、網際網路大數據、行業大數據三分天下的格局,其中政府數據資源又佔“大頭”。權威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資訊數據資源80%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裏。
王參壽認為,無論是從數據資源分佈特點,還是從數據資源品質來講,政府數據是現階段數量最龐大、價值密度最高、涉足廣度最寬的數據資源,其價值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個行業垂直領域的數據價值。
相關資料顯示,每創收100萬美元,銀行業平均産生820GB的數據,數據強度高居各行業之首。而在相同創收條件下,電信、保險和能源行業數據強度分別為490GB、150GB和20GB。看似龐大的數據,與政府數據相比也不是一個量級。“激活北京市政府這二三十年來的數據資源,就相當於10個阿里巴巴。”王參壽説。
就大數據的品質來看,無論是BAT(百度、阿裏、騰訊),還是某一行業垂直領域,其數據種類的單一化程度較高。而政府大數據則涉及工商、稅務、司法、交通、醫療、教育、通信、金融、地理、氣象、房産、保險、農業等領域,數據的種類繁多,關聯性強,統計規格較為統一,便於應用處理。
因此,激活政府數據價值,在國家大數據戰略中具有重要意義。在王參壽看來,政府數據就像是“地表水”“地下水”,其價值亟待挖掘。激活政府數據價值要分五步走,即打井、鋪數據管道、建“水庫”、引“自來水”、生産“可樂”。通過數據脫敏、清洗、建模、分析等流程,將“地下水”變成“自來水”,這些“自來水”數據通過應用場景變現,變成價值更高的“可樂”。
數據資産以三大價值趕超土地價值
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旺盛的應用需求,為我國大數據産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
王參壽認為,政府手裏的數據價值正在拓展釋放空間。“數據資産”就像幾十年來的“土地資源”一樣,挖掘價值充分盤活,將帶來中國未來可持續的新增長。
他説,從經濟學角度來説,大數據並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行業,而是與傳統行業相互疊加或者跨界重組,作為傳統行業的催化器或者助推器存在。但是,與土地資源相比,數據資産具有衍生性、共用性、非消耗性三大價值,打破了自然資源有限供給對增長的制約,為持續增長和永續發展提供了基礎與可能。
其一,衍生性。數據資産的衍生性,即是開發數據資産潛在價值,更多是其在使用及交易過程中,立足於需求提供相對應的相關數據“新産品”。
對於企業來説,衍生品的開發是企業數據資産運營的重要一環,是實現企業數據資産創新利用的有效手段。衍生性的有效利用,可以幫助實現企業數據資産潛在價值開發,豐富企業數據資産整個生態鏈,推動企業實現數據驅動的目標。
其二,共用性。數據資産的共用性,即是實現數據資産價值最大化,數據資産具有可以提供給他人而不會令其使用價值減少的特性。同一數據,可以同時支援多個個體使用,不同個體對同一數據的利用將産生不同的價值。這一特性,成為企業數據價值挖掘的核心著力點,利用好共用性,將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數據資産價值。
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中提到,在開放前提下加強安全和隱私保護,在數據開放的思路上增量先行。政府數據共用和開放,是政府數據資訊公開最直接的政策性“紅利”,滿足了民眾對多元化數據的需求,是大數據産業發展的一大突破點。
盤活可合理利用、開發的政府數據,打破“資訊壁壘”和“數據煙囪”,能使各部門之間的數據進行碰撞産生聚合價值。推動“大數據+”深度融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公共服務水準,將為傳統産業注入新動能,實現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
其三,非消耗性。即是數據資産無限迴圈利用、價值可持續。數據所能産生的價值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但其並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正常使用而消失,反而會進一步豐富數據,使數據具有新含義或增值,是一種可重復利用的、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資源。
政府數據是重要的政府資産之一,是政府追求創新力、增長性的寶藏。對其進行融合分析、開發利用,可以實現預警、預測、智慧分析和輔助決策,推動經濟社會走向數字化、智慧化。同時,政府數據之間的碰撞融合,將釋放不可限量的價值,在社會治理、服務方式變革與傳統産業轉型、創新中發揮著顛覆性作用。
“數據財政”成為政府增收重要渠道
權威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未來中國將成為全球數據中心,成為世界第一大數據資源大國。
王參壽表示,數據的産生主要是基於人的活動和企業的運營,這兩方面中國在世界上都是居首位的。當中國進入到大數據時代,數據將是繼土地資源之後的第二大資源,各地政府應該向數據要紅利。
他説,在新常態下,人口紅利、資源紅利、全球化紅利等傳統經濟動力逐步減弱,大數據成為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的剛需。土地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開始讓位於大數據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土地財政”將轉向“數據財政”,每個城市都應該將數字經濟産值作為衡量一個城市新動能轉換、産業升級、産業結構調整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在當前新形勢下,大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內容和重要驅動力,數字經濟是大數據價值的全方位體現,數據走向資源化、資産化、資本化是大勢所趨。在這一過程中,建立高效的數據交換共用機制,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資訊共用、業務協同,將成為深度利用分散數據,打造協同發展格局的有效途徑。
據王參壽判斷,不管未來人工智慧走到哪一步,只要地方政府做應用場景,就繞不開政府數據。未來80%的大數據應用場景,都將嚴重依賴政府數據這一“生産資料”。未來每個城市都會有五張網,即自來水網、電網、燃氣網、路網、數據管網,一個城市的數據就像城市的基礎設施一樣,它應該是無處不在、可持續利用的資源。
政府數據價值的釋放,將帶動社會進行增值開發和創新應用,助力我國傳統行業創新轉型——精準行銷、智慧推薦、金融徵信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涌現出了個性化定制、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大數據應用示範,對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具有重要價值。同時,也催生了一大批大數據企業在中國崛起。
作為估值已過百億的企業,多年來九次方大數據始終秉承著“激活政府數據價值,構建全球數據生態”的使命,目前已累計與67個省市政府平臺公司合資成立地方大數據産業發展公司,助力各地方政府更好地激活沉睡的數據價值。以國內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為例。通過持續深入推動大數據戰略行動,2017年貴州大數據相關産業産值增長了86.3%;同年貴州省GDP總量突破1.3萬億元,較2016年增長10.2%,增速高於全國水準3.3個百分點;貴州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7年增長達7.2%。未來五年間,貴州謀求數字經濟年均增長率在20%以上。
王參壽稱,九次方大數據將自身定位於中國數據資産運營商,以獨有的數據資産運營方式,盤活政府及行業數據資産存量,協助各地政府實現傳統産業的轉型改造和優勢産業的跨越式升級。“與一般大數據公司最大的不同,是九次方一直致力於幫助城市搭建大數據平臺,並基於這個平臺構建城市數據産業生態,形成産業聚集效應。而這個數字經濟産業生態,恰恰是地方政府實現‘數據財政’的關鍵。”王參壽説。
當前,九次方還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未來15年的數據星河XYZ軸發展戰略。據王參壽描述,“X軸”,是將依託與各省市政府合資成立政府數據應用及數據資産運營管理公司,激活省市區政府各個廳局辦的數據“地下水資源”;“Y軸”,是利用資本平臺及遍佈全國的業務佈局,孵化、投資、並購垂直領域的大數據應用公司,全覆蓋政府數據服務産業鏈;“Z軸”,是推動數據連結三大應用場景(數據連結金融應用場景、數據連結行業應用場景、數據連結人工智慧應用場景),讓政府數據成為未來三十年最為重要的生産資料。
誠如王參壽所言,經過十餘年的探索和積澱,如今九次方正在張開雙臂,迎接政府數據資産運營時代的到來。(記者張漢青)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