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城中村等棚改拆遷直接獲得貨幣補償將大幅減少。”李悠悠説道。他在某一地級市銀行系統上班,針對近日受到高度關注的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政策調整的消息,他們已經連續2天都在開會了。
近日,雖然國家開發銀行對相關言論給予否認,但業內人士認為,雖不能認定國開行已暫停所有支行棚改項目審批許可權,但棚戶區改造貨幣化的初衷是房地産去庫存,隨著房地産去庫存階段結束,貨幣化安置也應逐步退出。在此背景下,近一年瘋狂的三四線城市房地産熱潮或將有所降溫。
棚改貨幣化安置或調整
近日,有消息稱,海通證券邀請相關人士對國開行收回審批許可權等棚改相關事宜解答市場疑問時表示,近兩周國開行已將棚改審批權從地方支行收回。
上述相關人士介紹,棚戶區改造相關政策出臺的本意,原是解決去庫存和民生問題,但從目前來看,因市場與預期變化,政策在執行中走樣,直接房地産化從而影響房地産的價格。
上述人士表示,和很多金融機構一樣,對於大部分的超額度業務審批許可權,一般均為國開行總行負責,本次也是收回相關許可權。但也需要認識到,棚改項目今後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對此,6月27日,國開行發佈澄清公告,國家開發銀行從未授權任何人員參加海通證券電話會議並代表開發銀行發表言論,有關言論不代表國家開發銀行。
但相關業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雖然沒有直接的政策顯示將大幅度限制棚改貨幣化安置,但從目前來看,減少貨幣化安置數量,降低貨幣化安置比例已是大勢所趨。
申萬宏源相關報告也顯示,就銷售而言,2017年棚改對於房地産投資和銷售拉動已經達到最高點,2018年將邊際弱化。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貨幣化安置導致全國地産銷量“虛高”。考慮到未來兩年內棚改貨幣化安置面積將見頂回落、缺乏産業支撐而單純依靠政府出資實現的地産銷售難以持續,他認為未來棚改貨幣化對地産銷售的拉動將減弱。
申萬宏源宏觀分析師李一民表示,後續新增項目受理偏向謹慎,在本輪降準之後,PSL(抵押補充貸款,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縮寫)作為基礎投放貨幣的作用下降,收緊PSL亦是大勢所趨。在PSL明顯收嚴後2-3個月開始,會顯現出對房地産投資的壓力,“未來監管趨嚴會大幅壓縮房地産到位資金。”
李一民表示,截至目前為止,2018年1-5月累計投放PSL為497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8.8%,同時,2018年上半年PSL投放已經達到了2017年全年的78%。
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幕後推手
近日,寧悅正在考慮是否應該將去年在日照投資的房産賣掉換到青島。
寧悅説,目前日照房價單價已超萬元。“從日照這種三四線城市來看,目前高房價的風險已很明顯。”
不僅是日照,今年以來,許多二三四線城市房價“輪番上漲”。國家統計局發佈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價格數據顯示,5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63個,較4月再增5個,其中,價格環比漲幅超過1%的多達21個。具體來看,三亞環比上漲2.4%,成都環比上漲2.1%,海口環比上漲2.1%,青島環比上漲2.0%,尤其是丹東,環比上漲高達5.3%。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最近幾年樓市,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嚴重依賴棚改的貨幣化安置。
張大偉表示,貨幣化安置造成了大量的購房需求,而部分城市的庫存不足,這些需求放大了購房緊張情緒。市場突然增加了幾百萬戶手持現金的購房者,而大部分城市又因為信貸寬鬆購房者積極購房。各種政策疊加下,房地産市場持續上漲,從一線城市蔓延到二線,從二線蔓延到現在的大部分三四線城市。
從近兩年看,貨幣化安置比例不斷提高。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棚改貨幣化安置率僅為7.9%、2014年為9.0%、2015年為29.9%,而到了2016年時,貨幣化安置比例已高達48.5%。
在此背景下,房地産去庫存效果明顯,日前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發佈的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受監測的百城住宅庫存總量為42708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6%,同比減少8.2%。綜合歷史數據,當前百城庫存規模已經跌回到2012年3月的水準。
海通證券相關報告也顯示,2014-2016年棚改貨幣化安置面積分別為0.4億平方米、1.5億平方米和2.5億平方米,分別佔當年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的3.8%、13.6%和18.2%,均逐步抬升。
貨幣化安置比例減少是大勢所趨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尹中立表示,棚戶區改造項目的貨幣化安置大大提高了居民的住房購買能力和居住水準,但也要注意到,貨幣化安置同時刺激了需求,給宏觀經濟的穩定及金融穩定帶來風險隱患。
尹中立表示,棚戶區改造貨幣化的初衷是房地産去庫存。2014年前後房地産市場持續低迷,將棚改的實物安置改為貨幣化安置,可以起到刺激市場需求的作用。從2015年後的房地産市場表現看,無論是成交量還是成交價格,都呈現上漲的趨勢,房地産市場的強勢增長為宏觀經濟的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尹中立指出,房地産市場的特點決定了房地産去庫存政策只能是短期的權宜之計,不宜長期使用。他認為,從當前的形勢看,部分城市的房價漲幅過大,房地産去庫存政策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包括棚改貨幣化在內的房地産去庫存政策應該逐步退出。
“房地産市場既有一般消費品的特點,還有資本投資品的特點。”尹中立指出,“追漲殺跌”是投資市場的波動特徵,在整體金融緊縮的背景下,唯有樓市一枝獨秀,進一步強化了樓市是“最好的投資渠道”的理念。
因此,尹中立認為,大比例地進行貨幣化安置不僅助長了居民盲目加杠桿的衝動,也刺激了房地産開發商在三四線城市盲目擴張,給宏觀經濟的穩定及金融穩定帶來風險隱患。
“城中村等動輒上千萬的補償金不僅大幅度推高了購房資本,而且帶來了不少社會問題。”有相關人士説道。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系主任羅楚亮此前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上也表示,作為一種財産積累形式,房産與收入不平衡之間相互影響,房産價值相對於收入的貢獻率快速上升,低收入人口中所佔的房産價值份額在下降。
對此,張大偉認為,從目前來看,三四線庫存在繼續減少,在一二線進入補庫存後,三四線也開啟了庫存短缺時代。棚改政策雖然不會一刀切,但貨幣化安置政策,應該是到了調整並減少的時候了。(記者梁倩)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