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七屆中國心臟重症大會在京召開。大會主席、中國醫促會心臟重症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外科ICU主任張海濤教授出席大會並致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張海濤教授表示,經過6年努力,中國心臟重症學科取得長足進步。
圖為第七屆中國心臟重症大會主席張海濤教授
張海濤介紹,“心臟重症”學科概念自2012年提出,完成了學科“理念和理論體系”的建立,成建制學術團隊的建設,基層地方學術組織的成立,成績斐然。他表示,心臟重症是一個跨學科融合的領域,學科的核心概念是“讓心臟休息”,本屆心臟重症大會的主題是“普及與提高”,心臟重症學科進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冠脈介入、心臟外科、心臟支援等基礎和臨床醫學進步。第二,CRRT(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等人體臟器支援技術、胃腸道營養支援技術、神經系統和出凝血管理等相關支援手段的進步。第三,心臟重症概念理念的進步,如通過主動和被動卸負荷實現“讓心臟休息”、心臟重症與綜合重症是借鑒與提高的關係等。
張海濤提醒廣大心臟重症臨床醫生,隨著科技飛速進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不斷發展,心臟重症學科面臨著八個方面的機遇與挑戰:一、右心功能不全定義診斷明確、治療理念清晰;二、心肺復蘇後的“冷+靜”治療理念已經達成共識;三、心臟輔助裝置的時代已經到來但國內依然滯後;四、血液凈化全方位支援取得突破;五、“胃腸管理”方式實現理性回歸;六、心臟重症患者監護更加簡單、連續、無創、便捷;七、全基因組學和真正個體化治療到來;八、大數據、人工智慧,在重症領域嶄露頭角。
張海濤補充強調説:“IABP(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泵)依然是心臟重症治療的重要武器,以其經濟、方便、有效一直在冠心病治療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人類社會將進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時代,重症領域擁有海量的醫療數據,心臟重症未來的發展重點是最大限度完成數據清洗,運用乾淨有價值的數據開發服務重症患者的醫學人工智慧。”他最後深情表示:“我國的臨床醫生為保證醫療系統便捷高效運轉,維護群眾健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最希望醫生自己的身體更健康一點。”
(責任編輯:沈曄)